“生命力真顽强!穿甲弹,装填!”车长毫不迟疑。
125毫米滑膛炮炮口猛地喷出一团炽热的火焰和浓烟。
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超过1700米/秒的初速,瞬间跨越了不到两百米的距离,精准地钻入了“巨浪级”那已被导弹炸开的胸膛创口。
没有剧烈的爆炸,只有一声如同撕裂厚布般的闷响。
“巨浪级”前冲的势头猛地一滞,它难以置信地低头,看向自己胸口那个碗口大的、前后透亮的空洞。
强大的动能和金属射流在它体内造成了毁灭性的空腔效应,几乎将它的内脏和脊柱瞬间汽化。
它那庞大的身躯晃了晃,最终轰然倒地,震起一片尘土。
从发现到击杀,不过短短十几秒。
空中打击与地面重炮的完美配合,将这只足以对步兵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巨浪级”变异体,如同路边野狗般轻松踢死。
在坦克集群撕开缺口后,搭载在ZBD-04A步战车中的机械化步兵营战士们,开始逐次下车。
他们身着全套防护装具,手持191自动步枪、班用机枪、35毫米榴弹发射器、火箭筒在坦克和步战车的火力掩护下,组成一个个精干的战斗小组,如同溪流般涌入街道两侧的建筑、地下设施、以及坦克火炮无法有效覆盖的死角。
他们的任务繁重而危险:逐层清理残存的丧尸,确认并标记变异体巢穴,排除简易爆炸装置(虽然丧尸不具备此能力,但混乱中可能存在幸存者遗留的陷阱),更重要的是,巩固坦克部队夺取的关键节点,如十字路口、桥梁入口、重要公共设施的大门。
“一点钟方向,三楼窗口,两个!”一名班长低吼着,手中的191步枪瞬间打出两个点射。
“噗通!噗通!”两具额头中弹的丧尸从窗口栽落。
“爆破组!前方便利店,里面有聚集反应,用云爆弹清理!”
一名战士迅速上前,使用PF97式93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筒,准确地将一枚云爆弹射入破碎的店铺门内。
火箭弹拖着细微的尾烟,瞬间没入昏暗的店铺内部。
短暂的寂静之后——
“轰!!!”
一声沉闷如雷的爆响!并非传统高爆弹药的瞬间冲击和破片四溅,而是先有一次较小的初级装药爆炸,将云爆剂抛洒开来,形成一片弥漫的云雾状气溶胶,与空气充分混合。
紧接着,是第二次更为剧烈的爆炸!
云雾被瞬间引爆,巨大的火球在密闭空间内急剧膨胀,疯狂地吞噬着每一寸空间和其中的氧气。
温度在千分之几秒内飙升到近2500摄氏度。
所有的嘶吼声,在这一刻被物理性地掐断。
火焰从门窗缝隙猛然喷出,又迅速被抽回。
店铺内部,无论是普通丧尸还是蜷缩的变异体,都在这一刻被彻底“清理”。
它们的内脏被超压震碎,躯干被高温碳化,甚至来不及挣扎,便已在炼狱般的环境中化为焦骸。
云爆弹对有限空间内的有生目标,展现出了堪称毁灭性的清除效率。
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于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对于陆军一旅和重装合成旅下属的机械化步兵而言,他们的清理范围更广,目标更明确。一些坦克和火炮因限制命令或角度问题无法有效打击的重要设施,如通讯基站、小型变电站、水处理厂的泵房等,都需要他们下车,进行逐个房间、逐条管道的清理和巩固。
小主,
在一个半地下的区域变电站外,一个步兵排就遭遇了麻烦。
变电站内部结构复杂,丧尸依托控制室和电缆沟道顽抗,而且里面似乎混杂着几只行动迅捷、能短距离攀爬的变异体。
坦克炮无法直射,步战车的机炮也难以覆盖所有角落。
“建立防线!一班守住入口,二班三班,跟我交替掩护推进!注意头顶和脚下!”排长果断下令。
战士们三人一组,背靠背,枪口分别指向不同方向,小心翼翼地踏入昏暗、充满血腥和腐臭味的变电站内部。
手电光柱在布满油污和血渍的设备间晃动,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
“左边通道!”一名眼尖的战士低呼,随即手中的步枪喷出火舌,将一只从拐角扑出的变异体打成了筛子。
“电缆沟有动静!”另一名战士朝着地面敞开的沟盖板投下一枚手雷。
“轰!”一声闷响后,下面传来了几声凄厉的嘶吼便没了声息。
清理工作缓慢而血,就在步兵旅开始逐步清理这些阴暗的地方时,地面上的155榴弹炮的炮声再次响起。
无论是前沿突击的装甲步兵,还是空中盘旋的直升机,亦或是渗透深入的侦察小队,他们都不仅仅是独立的战斗单元,更是整个作战体系神经网络末梢的传感器。
“这里是侦察一排,在原市政府大楼东南侧300米,发现疑似腐蚀者等多种变异体聚集点,坐标已上传到数据链,请求炮兵覆盖!”一名深入敌后的侦察小组组长,通过单兵战术电台,将求援信息和精确坐标发回。
信息通过数据链,几乎瞬间被传递到旅属炮兵指挥中心。
“目标确认。优先级高。毗邻限制区域,使用精确制导炮弹,一连,一发急促射,执行!”炮兵指挥员迅速下达指令。
数十公里外,刚刚完成一轮齐射,炮管尚有余温的PLZ-05自行榴弹炮群中,一门火炮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自动调整射角。
装填手将一枚激光末制导炮弹塞入炮膛。
“轰!”炮口火光一闪。
炮弹划破长空,在飞行末段,其弹头部的导引头开始工作,捕捉到地面侦察小组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的目标反射信号。
细微的尾翼不断调整,引导着炮弹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地坠向那座藏匿着腐蚀者的二层小楼。
“轰隆!”精确的定点清除。
爆炸范围被严格控制,既摧毁了目标,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对旁边受保护的政府大楼造成附带损伤。
类似的呼叫此起彼伏。
“陆军一旅三营呼叫炮兵支援!目标,城西庇护所外围环形公路路障处,尸群聚集,阻碍我部与庇护所联络通道。
请求122毫米火箭炮覆盖!”
“合成二营呼叫!我部前方遭遇依托地下车库入口构筑的坚固抵抗,内有重甲单位,请求155毫米榴弹炮使用混凝土爆破弹进行破拆!”
后方的炮兵阵地,根据前方传来的一个个召唤,将毁灭性的火力,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投送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无人机在目标上空盘旋,实时回传打击效果评估,为下一轮火力提供依据。
发现即打击,将合成旅将炮兵优势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