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之间”的第一次主动接触,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星火联邦成功地向“吞噬之主”证明了自身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的“食物”,但也彻底暴露在对方的“视线”之下。那种被冰冷、贪婪且充满探究欲的庞大意志遥遥锁定的感觉,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每一个联邦公民的心头。
微光平原,心湖指挥中心的气氛,从绝望的死寂转变为一种高度紧张、如履薄冰的临战状态。全息星图上,代表“吞噬之主”活动区域的暗红色漩涡依旧在缓慢脉动,虽然暂时没有向黎明星系方向移动的迹象,但那种无形的压迫感,却与日俱增。
“‘吞噬之主’的活动模式发生改变。”艾莉亚指着实时数据流,语气凝重,“根据深空监测网的最新数据,它在被我们的‘文明烙印’冲击后,其规则吞噬行为出现了短暂的紊乱和效率下降,但随后,它似乎调整了‘消化’策略。它不再试图强行同化所有信息,而是开始构建一种……类似‘防火墙’或‘隔离区’的规则结构,将难以消化的信息暂时‘包裹’、‘封存’,同时加速吞噬周围‘纯净’的时空和能量。它在……学习优化进食效率。”
“就像人体对待无法消化的异物,先包裹起来,避免影响主要机能。”星域城邦的生物信息学家打了个 chilling 的比方,“这意味着,单纯的‘信息炸弹’冲击效果会递减。它正在适应我们的‘骚扰’。”
“而且,反向信息追踪的尝试从未停止。”静语海的精神感应大师补充道,他的精神体因持续对抗那种无形的窥探而显得有些黯淡,“虽然心湖屏障和我们的隐蔽协议暂时有效,但对方就像一头拥有无限耐心的猎犬,一直在试图锁定我们的精确坐标。不能频繁使用大规模、高强度的主动信息投射,那等于主动送上门的信标。”
形势依然严峻。第一次成功的喜悦早已被巨大的危机感取代。游击战的前提是隐蔽和机动,而联邦面对的是一个感知范围可能覆盖大片星域、且学习能力惊人的怪物。
“我们需要改变战术。”苏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站在星图前,目光锐利地分析着“吞噬之主”活动区域的变化,“不能再用‘炮弹’硬砸,那样迟早会被它找到规律并免疫。我们需要更聪明、更隐蔽、更具持续性的‘信息渗透’。”
林薇薇站在他身边,指尖轻轻划过星图上那片暗红区域边缘一些细微的、不规则的能量涟漪 :“它的‘吞噬’并非完美无瑕。这些涟漪,是它吞噬过程中规则剧烈变动产生的‘信息湍流’和‘边缘效应’。就像水流经过礁石会产生涡旋,这些区域的信息结构相对脆弱、混乱,或许……可以作为我们渗透的缺口。”
艾莉亚眼睛一亮:“没错!这些湍流区域本身信息噪音极大,可以掩盖我们小规模的信息投送。而且,由于规则不稳定,我们的信息流进入后,可能会被湍流随机散射、扭曲,就像投入迷雾中的石子,更难被反向追踪源头!”
“但如何确保我们投入的‘信息’能有效抵达核心,并产生干扰?”铁砧山脉的督军提出疑问,“如果投入的信息被湍流撕碎或带偏,就毫无意义了。”
这时,守忆者莫里斯的感应器发出微弱的光芒,传递出一段迟疑的意念:“先祖的禁忌知识中……有一种未完成的设想……名为‘镜面棱镜’……并非实体武器,而是一种……信息编码术……将核心信息隐藏于无数层无意义的、自相矛盾的、甚至自我指涉的‘信息外壳’之中,如同光线穿过棱镜发生色散……只有当信息进入特定规则环境(比如‘吞噬之主’的消化核心),外壳才会在规则冲突下剥离,释放出内部隐藏的‘核心悖论’……”
“信息伪装与延时触发!”艾莉亚瞬间理解了其精髓,“我们将具有干扰性的‘文明烙印’或‘逻辑炸弹’加密封装,混入大量无意义的‘信息垃圾’中,利用‘吞噬之主’吞噬时产生的规则湍流作为掩护和运输渠道,只有当信息包被运送到其规则核心区域,特定的环境触发条件满足时,真正的‘炸弹’才会引爆!”
这个设想极其大胆,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无疑是当前局面下最可行的游击战术。
“立刻成立‘镜面棱镜’项目组!”苏云当机立断,“艾莉亚总负责,守忆者莫里斯提供上古编码技术支持,静语海负责精神层面加密,星域城邦负责信息结构稳定,铁砧山脉和飘流林地提供能量签名伪装。我们要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不同‘口味’、不同触发条件的‘信息种子’!”
接下来的日子,联邦科学院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状态。一座巨大的、结合了星痕族符文、静语海精神网络和星域城邦量子计算阵列的“信息织造机”在心湖深处被搭建起来。它不再像“心弦共鸣器”那样进行强能量投射,而是如同精密的绣花机,日夜不停地“编织”着无数微小而复杂的“信息种子”。
小主,
这些种子形态各异,有的伪装成自然星体辐射的背景噪音,有的模拟成“收割者”残骸的生物信号,有的甚至伪装成“归档者”规则崩溃的残留碎片……其内部则封装着经过高度压缩和加密的、蕴含强烈生命悖论的情感碎片、文明记忆片段或经过精心设计的逻辑死循环。
林薇薇成为了整个计划的核心。她的心火之力,不仅为“信息种子”提供了最本源的“生命签名”以增强其与“吞噬之主”的相斥性,更重要的是,她能与苏云配合,通过心湖与“吞噬之主”活动边缘规则湍流的微弱共鸣,极其精妙地将这些“种子”“播撒”到合适的湍流区域,如同春风散播花粉,悄无声息。
第一次小规模“播种”行动在极度隐秘中进行。数万颗“信息种子”被悄无声息地送入目标湍流区。联邦的深空探测器全力监控着“吞噬之主”的反应。
几天后,监测数据传回令人振奋的消息:目标区域内的规则湍流出现了数次短暂的、小范围的异常加剧和紊乱!虽然很快被“吞噬之主”压制平复,但证明“种子”成功渗透并在一定程度发挥了作用!而且,由于种子数量庞大、特征分散、投放方式隐蔽,并未引发大规模的反向追踪!
“成功了!游击战术可行!”指挥中心内爆发出压抑的欢呼。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很快,新的挑战出现。
“吞噬之主”的适应和学习速度超乎想象。它开始进化出更复杂的“信息筛检”机制,一些过于粗糙或模式单一的“种子”在进入湍流区后不久就被识别并隔离、分解。它似乎在学习区分“自然噪音”和“人为干扰”。
“我们必须比它学得更快!”艾莉亚带领团队日夜不停地改进编码技术,增加种子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模仿更真实的宇宙现象。
这场无声的“信息游击战”就此展开。联邦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不断设计、投放新的“信息种子”,“吞噬之主”则不断升级其“消化免疫系统”。双方在看不见的信息层面,进行着一场残酷的进化竞赛。
联邦的资源在快速消耗,科研人员心力交瘁。但每一次监测到“种子”成功引发扰动的信号,都为他们注入一丝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们是在用智慧和意志,为整个文明争取渺茫的生存空间。
然而,无论是苏云、林薇薇,还是艾莉亚,心中都笼罩着一层更深的阴影。这种游击战,最多只能拖延时间,制造麻烦,无法真正威胁到“吞噬之主”的根本。而且,他们能感觉到,那个庞大的意志,在一次次被“骚扰”后,那冰冷的“好奇”正在逐渐转变为一种更具针对性的、不耐烦的……“关注”。
它就像是一个被蚊虫不断叮咬的巨人,虽然不致命,但终有一天会不耐烦地挥手拍下。而那一拍,对蚊虫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他们必须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找到真正能制约甚至战胜这个“巨人”的方法。而线索,或许就隐藏在这场不断升级的“信息攻防”中,隐藏在“吞噬之主”每一次应对方式的变化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