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钢刀与磨刀石

师部警卫连的日子,因为史小凡被连长李振军“开了小灶”,画风突变。

天还没擦亮,操场上就他一个人在那儿吭哧吭哧玩命。

负重五公里、四百米障碍、战术爬绳……李振军亲自盯着,要求严得能刮下一层皮。

【状态:心率158,肌肉疲劳:高】

【风险提示:核心肌群快顶不住了,建议立刻补水拉伸。】

系统提示冷冰冰地弹出来。

有一次卧推做到力竭,史小凡感觉后腰一阵酸麻,立马想起提示,撑着报告:“连长,腰肌有点反应,请求做十分钟核心恢复和拉伸。”

李振军看着他煞白的脸和汗湿的作训服,点了点头。这小子不光能扛,还懂得保护自己,是个好苗子。

他当然不知道,这是史小凡结合了系统警报和上辈子的运动知识。

一个月玩命加练,效果肉眼可见。史小凡身上的腱子肉瓷实了,耐力、爆发力都往上窜了一截。

更吓人的是,他利用所有碎片时间,几乎把连队资料室那些落灰的战例手册和战术教材全啃完了,还总能冒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想法。

班长赵强和战友们从最初的“这小子疯了”,慢慢变成了“凡哥说得对”。

一个月后,师属侦察营搞连级红蓝对抗,地点放在师综合训练基地那片鸟不拉屎的复杂山地。

警卫连被划到蓝军,守一个叫“鹰嘴崖”的侧翼高地。

对手,是师里出了名难缠的红军侦察连,专精渗透突击,狠角色。

“硬仗!”战前部署会上,李振军手指戳着沙盘上的鹰嘴崖模型,“红军那帮狼崽子,鼻子灵得很!

一排二排,给我钉死正面和左翼!

三排预备队,右翼是断崖,天险,放一个班意思一下就行。”

史小凡站在下面,眼睛却死死盯着沙盘上鹰嘴崖的右翼。

那断崖接近九十度,三十多米高,光秃秃的,就几丛杂草。

在所有人眼里,这地方固若金汤。

可他上辈子看过的那么多战例,无论是古代的奇袭还是现代的特种作战,都反复证明:越是觉得绝对安全的地方,死得越快。

“连长,”史小凡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很清晰,“我建议在右翼断崖底下,埋几个震动传感器,再拉上绊发照明弹。”

会议室里静了一下。三排长先皱眉头:“史小凡,右翼是天然屏障,红军除非会飞!弄那些玩意儿浪费资源,还分散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