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的名号,不知从何时起,悄然在师部警卫连乃至师直属队部分单位流传开来,指的就是上等兵史小凡。
这称呼带着七分敬佩,三分戏谑,但无人能否认其背后代表的能力。
史小凡对此置若罔闻。他依旧沉浸在疯狂的训练和知识汲取中。
系统面板的【肌体疲劳度】时常徘徊在“高”与“极高”之间,但他总能通过精准的恢复性训练和休息,将其拉回安全区间,避免受伤。
这种对自身状态近乎变态的掌控力,让一直关注他的连长李振军啧啧称奇。
这天,连队负责师部大院外围围墙的例行巡逻岗哨调整。
原本固定的几个哨位,史小凡在熟悉了新的巡逻路线图后,找到了值班排长。
“排长,我建议将三号哨位向西移动十五米。”
排长一愣,看着地图:“为什么?三号哨位一直在这里,视野很好。”
史小凡指着地图上新增设的一处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原来的位置视野确实开阔,但这个新出现的垃圾堆形成了一个视觉盲区,正好遮挡了东侧小路拐角的视线。
移动十五米,虽然会牺牲一点对正面的观察角度,但可以完全覆盖那个盲区,并且能与四号哨位形成更好的交叉视野。”
排长仔细看了看,又实地对照了一下,不由得点了点头:“有道理!就按你说的调整。”他拍了拍史小凡的肩膀,“你小子,这眼睛真是毒啊!”
这只是日常勤务中的一个小插曲,却让史小凡意识到,战术思维并不仅仅存在于演习场,更渗透在军营的每一个角落。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前世所学的安全防卫理念、区域监控布设原则,与警卫连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了一些细微但很实用的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大多被采纳,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警卫连的勤务质量。
师部组织条令条例和军事理论普考。这种考试对于很多战士而言是死记硬背的苦差事。
史小凡却轻松拿下全师第一名,尤其是战术理论分析题,他的答案视角独特,论证严谨,甚至引用了不少外军战例作为对比,让阅卷的作训科参谋都大为惊讶。
名气渐渐传出警卫连。偶尔在食堂,会有其他连队的兵指着史小凡低声议论:“看,那就是警卫连的史小凡,听说理论考了满分!
”“不光理论,上次演习,就是他识破了侦察连的偷袭……”
史小凡依旧保持着低调。他知道,这些只是“奇技淫巧”,真正的根基,还是硬碰硬的军事技能和体能。
他加练得更狠了,沙袋绑腿几乎从不离身,据枪瞄准练习,一端就是半小时,纹丝不动。
【状态监测:心率61bpm,肌体疲劳度:中(恢复中)】
【战术风险提示:今日暂无显着风险。】
系统提示的“今日无风险”让史小凡稍稍松了口气,这意味着他可以进行一次高强度的极限体能训练。
就在他准备前往器械场时,通讯员跑来找他:“史小凡,连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