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安全了……”张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他靠着冰冷的银色墙壁滑坐下来,开始全力引导系统进行自我修复。
冰云也松了口气,警惕地守在入口处,同时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奇异的空间。
张伟将心神沉入系统。进入这个稳定环境后,系统的重启和修复速度明显加快。他首先尝试整理和归档迦楼罗那庞大的数据库,将那些高风险协议重新隔离,将相对安全的观测日志和规则知识分门别类。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理解和优化那两个粗糙的模块——“基础隐匿力场”和“结构稳定涂层”,试图修复一些明显的漏洞。
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更多迦楼罗关于“园丁”体系的观测记录。其中一些碎片信息,让他对这片数据坟场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里并非简单的垃圾填埋场。它更像是一个旧版本协议的废弃处理中心。“园丁”系统在不断“修剪”和“优化”世界树的过程中,会淘汰掉大量被认为“低效”、“冗余”或“存在潜在风险”的旧协议和规则模块。这些被淘汰的“垃圾”并不会被立即彻底删除,而是会被送入类似这里的“回收站”,由“核心清理单元”进行压缩、归档,或者……等待最终的“格式化”。
小主,
而那个“饥饿核心”,正式名称可能是【归档与压缩单元-07(ACU-07)】,其本能就是吞噬和压缩一切被送入此地的数据。
他们之前所在的区域,是ACU-07活跃的处理区。而现在这个隔离扇区,似乎是某个更早期的“观测者”(很可能与星魂有关)利用系统漏洞或权限,偷偷建立的缓冲区,用于临时存放一些不希望被立即压缩或删除的“敏感数据”或者作为紧急避难所。
张伟将目光投向空间中央那几个悬浮的黯淡光球。这些是信息终端吗?里面会有什么?
他走上前,尝试用秩序印记接触其中一个光球。
光球亮起,投射出一些残缺不全的日志片段:
【……日志日期:无法解析……观测者编号:███-星辰之眼……】
【……检测到‘园丁’协议V3.1至V4.0强制性升级……大量旧有‘变量容忍’条款被移除……】
【……警告!此举将大幅提高‘修剪’阈值,可能导致███号星域生态崩溃……尝试上传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被标记为‘冗余信息’,驳回……权限被降低……】
【……建立紧急缓冲区‘哨站-07’……备份关键观测数据……期待……后续观测者……】
日志到此中断。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让张伟心头沉重。这证实了他的部分猜测,也揭示了“园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不断“进化”,变得更加严苛和不容忍“变量”。
他又接触了另一个光球。这个光球里的信息更加破碎,似乎是一些未完成的代码片段和设计图,其技术风格与“园丁”体系迥异,更接近……张伟前世见过的某些开源社区的协作项目?
【……项目:规则冗余性自主修复协议(代号:野草)……】
【……目标:在‘园丁’底层协议中植入隐蔽自愈模块,对抗过度修剪……】
【……状态:开发中(10%)……核心算法缺失……需‘混沌变量’作为初始熵源……】
【……警告!项目已被ACU标记为‘最高威胁’……数据转移至……】
“野草”项目?张伟心中巨震!这似乎是一个隐藏在“园丁”系统内部的、旨在对抗其极端“修剪”行为的反抗程序!虽然只是雏形,但其理念——利用混沌变量作为种子,让规则自身产生冗余和抗性——与张伟此刻的处境和混沌之种的能力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