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舆论助推 预热

科技论坛的“半导体产业”板块里,这篇长文刚发布半小时,就被业内人士顶至首页。

某芯片设计公司的资深工程师“老K”率先留言,用行业数据佐证文中观点:“我在实验室测试过华宇特气高纯氟化物气体样品,纯度确实能到99.999%,和扶桑某厂的产品仅差0.0005%,已经满足45nm制程需求,距离28纳米的需求也不远了。”

紧接着,一位自称“高校微电子实验室研究员”的匿名用户补充:“我昨天专门去龙科院看过那套EDA工具,中文界面对本土团队很友好,性能不弱于现在流行的同类工具,过段时间就能公开授权。我很期待!”

也有网友提出担忧:“深蓝半导体规模太小了,就一台65nm光刻机,每月产能撑死几万片晶圆,对比台机电的百万片级产能,还差得远。而且新EDA和指令集没有生态支撑,想替代进口工具,恐怕得五六年时间。”

就在众多业内人士发表评论的时候,星源探索发布公告。

公告以醒目的“星途EDA工具与星象指令集发布会将于12月15日召开”为标题。

开篇便点明核心:“历经三年努力,星源探索自主研发的星途EDA工具与星象指令集即将正式亮相,两大技术将打破国外垄断,为国产芯片设计提供全流程自主解决方案。”

公告除了披露发布会的部分环节,还特意强调,“将同步开启技术授权通道,国内企业享受首年授权费减免最高50%的扶持政策”,以低成本门槛吸引更多厂商加入生态。

公告发布后,只是被繁星科技公关部略微推广,便如同在沸腾的舆论锅中添了一把火。

科技论坛、行业社群瞬间被“星源探索”“星途EDA”“星象指令集”等关键词刷屏。

此前匿名文章引发的讨论热度再度攀升,甚至吸引了官方媒体主动跟进报道。

《科技日报》以《自主EDA与指令集即将亮相,龙国半导体产业添新翼》为题,深入解读星源探索公告背后的产业意义。

文中引用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的表态:“星途EDA与星象指令集的突破,填补了国内高端芯片设计工具的空白,将为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支撑,后续政策将重点支持此类技术的落地应用。”

《深市特区报》则聚焦本地化视角,通过采访深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披露已有多家本地芯片设计企业表达参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