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迅速点头:“楚总放心,我们已经建立材料抽检机制,每批次原材料都会经过三轮检测,关键参数误差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而且华宇特气、先锋晶圆等企业都已启动扩产计划,明年原材料供应能力还能提升50%。”
他顿了顿,翻到报告下一页,语气带着几分振奋:“还有个好消息,45纳米放大版光刻产线的光源系统,通过女娲系统优化后,功率稳定性提升20%,主体结构设计预计4月份完成,最晚年底前就能实现整机调试。”
“试产不能急于求成。”楚千澜抬手打断,“放大版光刻机是突破专利壁垒的关键,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验证。当然,专利申请也不能疏忽。”
王世杰重重点头:“明白!我们已同步启动专利布局,围绕放大版光刻产线的光源优化、结构设计申请了21项概念性专利。在接下来的研发当中,还会将新发现的专利分批申请。
另外,张北光团队在拆解65纳米光刻机时,发现了三项可反向优化的技术点,已融入放大版光刻产线设计。”
楚千澜目光扫过报告中“反向优化技术”的标注:“很好,有先进的经验,我们自然要吸取,但要注意,不要使用有专利保护的技术。对了,放大版光刻产线的研发,有什么困难吗?”
王世杰脸上的振奋稍敛,语气多了几分凝重:“主要难点在光学镜头的国产化适配。
放大版产线的光路设计与原版65纳米光刻机不同,国内厂商生产的镜头在大视场下的成像畸变率始终控制在0.008微米,距离我们要求的0.005微米还有差距。”
他顿了顿,补充道:“张北光团队尝试用女娲系统推演优化镜片镀膜工艺,目前已将畸变率降至0.006微米,还在持续调试,但短期内恐难突破临界值。
另外,伺服电机的高速响应精度也有待提升,高速运转时的扭矩波动会影响工作台定位,进而影响光刻精度。”
楚千澜指尖轻叩桌面,眸色沉静:“光学镜头方面,让恒川机械联合国内顶尖光学厂商组建专项攻坚组,女娲系统会同步提供仿真数据支持,重点优化镀膜层数和材质配比;
伺服电机可以对接龙科院,他们之前协调过军工级电机厂商,或许能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