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中,有五六家具备生产250nm芯片的半导体的企业。其中罗列了各家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楚千澜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并没有太过在意。选择厂家这种事情,只要符合公司利益,他并不会干涉。
然而,楚千澜看到最后一家半导体企业的备注,却是若有所思。
这是一家名叫宁波中纬的半导体企业,此时正处于破产边缘,比亚笛准备出资1.7亿收购。
星源探索此时正在研发指令集与EDA工具,待到时机成熟,定然会研发自己的芯片。
而芯片生产的环节,早晚都要提上日程。否则,即便设计出先进的芯片,无法生产出来也白搭。
这倒不是楚千澜杞人忧天,而是龙国的芯片生产命脉依旧被国外把控。即便国内购买到了先进的光刻机,生产环节依旧被国外公司监控。
若是星源探索被国外芯片厂商制裁,即便国内那些半导体公司,恐怕也无法生产星源探索的芯片。
楚千澜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停留在“宁波中纬”的备注信息上。
但在片刻之后,便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备注信息,比亚笛已经启动收购程序,价格都谈好了,想必距离签约已经不远,星源探索不可能在中途插一脚。
而且,宁波中纬也并不适合星源探索。他们的产线来自上世纪80年代,虽然能生产250nm制程的芯片,但太过老旧,即便是白送,星源探索也不会要!
楚千澜将邮件关闭,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思绪却未从芯片生产的问题上抽离。
宁波中纬虽不适合星源探索,但这提醒了他,芯片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星象指令集和EDA工具的研发是为设计端破局,可若生产端始终受制于国外,终究是纸上谈兵。
“或许可以从设备入手。”他低声自语,调出女娲系统,搜索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信息。
屏幕上滚动的条目大多是封装测试设备,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核心设备虽然也有,但制程都非常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