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教授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快步走到实验台旁,拿起一个透明的电池样品盒递给楚千澜:“楚总您看,这是我们按您给的方向研发的样品。
通过在三元正极材料中掺入0.3%的纳米级铌元素,电池的离子传导速率大幅度提升,可以承受更大的充电效率。
按照我们现在的实验结果来看,新电池可以承受15瓦充电效率。不过,市面上的标准数据线很难适应这个效率,充电速度超过10瓦后,就会明显的发热。
最为关键的是,现行手机充电标准,最大就是5瓦,充电器、数据线以及各种接口都是这么设计的。我们若是想要增加充电效率,那就需要对这些东西做出修改。”
楚千澜指尖轻捏电池样品,指腹能感受到外壳传来的细微凉意,这是实验室专门为高功率充电研发的耐高温复合材质,即便在15瓦充电功率下,表面温度也能控制在40℃以内。
他将样品放回实验台,目光转向通风橱内正在运行的充电测试设备,屏幕上跳动的电流、电压曲线稳定平滑,没有出现异常波动。
“数据线和接口适配的问题,我会让繁星科技的研发部那边解决。”楚千澜语气笃定,指尖在实验台边缘轻叩,“既然现有的标准无法满足我们,那我们就开发出一套新标准。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标准就会成为市场标准。”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配套部件的研发周期不会太长,两个月内应该能拿出样品。你们这边要重点攻克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在15瓦快充下,循环寿命能达到多少?会不会出现容量衰减过快的问题?”
张默教授立刻从实验台抽屉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测试报告,翻到“循环寿命”章节,“楚总您放心,我们做了800次完整循环测试,在15瓦快充+1C放电的条件下,电池容量保持率还有89%;如果降低到12瓦快充,循环8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能达到92%,完全能满足手机18个月的正常使用周期。”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严谨:“不过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还需要优化。在-10℃的低温下,15瓦快充的容量保持率会降到78%,还可能出现充电中断的风险。
我们正在调整电解液配方,计划添加新型抗冻添加剂,争取把低温充电的容量保持率提升到85%以上,彻底解决中断问题。”
楚千澜俯身查看报告中的低温测试曲线,红色的衰减曲线在-10℃时出现明显拐点,这确实是快充技术落地北方市场的关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