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接连震惊 分歧

王世杰侧身让开,露出设备旁的参数面板,上面跳动的“套刻精度±0.003微米”“良率72%”等数据格外醒目。

“我们通过自研的激光校准算法,将套刻精度压到±0.003微米,比行业标准提高近一半;

光刻胶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刚起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拿出成品;良率目前稳定在72%,后续优化后还能再提5到8个百分点。”

沈院士俯身盯着面板上的数据流,手指无意识地跟着数据跳动的节奏轻叩桌面。

当看到“晶圆传送臂定位误差小于0.002微米”的标注时,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撼:“你们连机械臂的动态补偿都搞定了?这可是多重曝光的核心难点,国外厂商花了三年才突破这个瓶颈!”

“是楚总提供的技术框架,恒川机械来人调试的。”王世杰语气带着几分自豪,“现在传送臂每完成一次曝光定位,系统都会自动校准机械误差,比人工调试精准多了。”

沈院士顺着王世杰的指引看向设备后方,那里堆放着几叠厚厚的测试报告,封面上“45nm存储芯片电学性能测试”的标题格外刺眼。

他随手抽出一份,快速翻到核心参数页。“数据存取速度120MB/s”、“静态功耗5微安”、“循环寿命10万次”,每一项指标都追上了国际主流45nm存储芯片水准。

“这……这简直是跨越式突破!”沈院士合上报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有了这套技术,咱们国内的45nm芯片生产就不用再看ASML的脸色了!

对了,你们后续打算怎么推进?是先扩产还是继续优化工艺?”

王世杰轻轻摇头,“以我们目前的状况,很难在海外买到第二台65纳米光刻机,扩展是不可能了。

至于优化工艺,意义也不大,65纳米光刻机生产45纳米芯片已经是极限,不可能再生产更先进的制程了。

按照楚总的规划,我们下个月会拆解这台65纳米光刻机,研究其内部结构!”

”拆解?”沈院士握着报告的手猛地一紧,纸张边缘被捏出明显褶皱。“这台设备刚完成调试,正是验证工艺、积累数据的关键时期,现在拆解是不是太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