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材料研发进度

他将报告摊开在楚千澜面前,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振奋:“经过三个月的配方调试,光刻胶团队终于突破关键技术!

实验室制备的样品,分辨率达到45纳米制程要求,线宽误差稳定在±0.003微米,而且在180nm光刻机上完成了三轮试用,显影后图形边缘无锯齿,完全满足量产标准。”

楚千澜俯身翻看报告,“感光灵敏度”、“显影对比度”等参数格外醒目,这些指标已经追平了扶桑某知名厂商的同类型产品。

他合上报告,开口问道:“实验室样品的良率能稳定在多少?距离量产还有哪些障碍?”

王世杰语气多了几分严谨:“目前实验室小批量制备的良率稳定在88%,但要放大到量产规模,会因为工艺以及原材料等因素,导致良率降低。

我认为生产应该外包出去,毕竟这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楚千澜微微颔首,“按照之前的方法来,先入股一家公司,然后把我们的光刻胶授权给他们生产,同时保证深蓝半导体的使用。”

王世杰将手中的最后一份资料拿了出来:“我们已经提前筛选出两家候选企业,一家是津市的‘晨光化工’,有多年光刻胶中间体生产经验,设备和工艺基础扎实,只是缺乏高端产品研发能力;

另一家是深市本地的‘华晶材料’,背靠高校实验室,研发团队有半导体材料背景,但生产线规模较小,产能不足。”

他翻动手中资料,继续介绍:“晨光化工去年营收3.2亿,净利润4800万,主要客户是中低端电子厂,高端市场几乎空白。他们对我们的技术授权意愿很强,希望能取得独家生产资质。”

楚千澜抬眼追问:“华晶材料呢?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华晶材料更看重技术共享。”王世杰翻到另一页,“他们希望我们派驻研发团队,协助优化生产线工艺,同时共享部分光刻胶配方的改进专利。

作为交换,他们承诺未来三年向深蓝半导体供货的价格比市场价低15%,且优先保障产能。”

楚千澜指尖在两份资料上轻顿,目光在“晨光化工”与“华晶材料”的核心诉求间反复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