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繁星科技顶层会议室的玻璃幕墙上,阳光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楚千澜坐在主位,指尖轻叩会议桌边缘,目光扫过面前的6人。
“先从深蓝半导体说吧,你们是芯片生产的主体。”楚千澜开门见山,目光首先落在王世杰与张北光身上,“光刻机调试进度是否有新的偏差?核心材料的量产良率能否稳定?”
张北光翻开手中的检测报告:“65纳米光刻机经过三轮精度校准,套刻误差已稳定在±0.003微米,满足多重曝光技术的生产要求。
不过在高速运转测试中,工作台的微小震颤仍会导致1.2%的晶圆报废,我们正在优化伺服电机的扭矩补偿算法,预计三天内可解决。”
王世杰补充道:“材料方面,晨光化工的光刻胶良率从88%提升至92%,华宇特气的9种核心气体纯度均达标,先锋晶圆的8英寸硅片虽然良率差了一点,但已经可以量产。
目前仓库里的材料库存,足够支撑试产阶段的消耗,通过繁星科技郑总进口的材料,也已在清关流程中,预计下周能陆续到厂。”
楚千澜微微颔首,转而看向陈文州:“星源探索的芯片设计进度如何,现在是否已经完成?”
陈文州推了推眼镜,调出芯片设计清单:“与启明手机相关的45纳米芯片已设计完5款,分别是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3种2G+单模3G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图像处理器。
没有完成设计的只有中央处理器。相关团队已经在收尾,最多半个月就可以进入试产阶段。”
楚千澜指尖在“中央处理器”的标注上轻顿,眸色带着几分审慎:“半个月时间能等,但试产不能等。
先将已完成设计的5款芯片列入首批试产清单,联合深蓝半导体同步推进流片,确保每款芯片的良率数据都能在11月中旬前出来。”
陈文州迅速在笔记本上标注:“明白!我会协调设计团队与深蓝半导体技术部对接,两天内把5款芯片的光刻版图和测试标准同步过去,避免流片时出现参数偏差。”
“新机适配这边如何?”楚千澜的目光转向马元龙与林宇,“启明3代要搭载的六款芯片中,只有电源管理芯片你们熟悉,而且所有芯片都是第一次应用到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