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限制。”她说,“第一,每月只开放七天。第二,必须本人亲手投进箱子里,不接受代交。第三,每人每次只能投一次。”
她顿了顿。
“这不是倾诉场。是静默的交换。”
陈阳没再反对。他低头摸了摸竹牌样品的边缘,觉得刻字可以再深一点。
“那这些话……”小林小心翼翼问,“真的不看吗?”
沈知意看向窗外桂花树。
“我会看。”她说,“但不是为了公开。是为了记住。如果哪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我就用它做一款限定茶。”
她拿起那片像手握笔的茶叶。
“叫‘回声系列’。首款名字已经有了——你不是没人记得。”
这句话一出,小林眼睛亮了。他立刻掏出本子开始画草图。素白纸,单行线,阿斑剪影在右下角,简洁干净。
陈阳也动了心思。“老李头能刻竹牌。既然是限定款,就做配套竹牌,每个月换一句词。”
“数量要少。”沈知意说,“一百罐以内。做完即止。”
裴砚一直没说话。他把《桃溪茶事录》轻轻合上,放回布包。药包在袖中微微发沉。
他抬头看沈知意。她正把三片带纹的茶叶夹进手稿本里。动作很轻,像放下了什么,又像拿起了什么。
他知道,她不再只是那个躲在祖屋写旧事的女人了。
她开始创造新的故事。
“那第一个箱子呢?”小林问,“放在哪儿合适?”
“门口右侧。”沈知意说,“离茶台远一点。不想打扰喝茶的人。”
“要不要做个标识?”小林记下,“简单点的图案就行。”
“用叶子。”沈知意说,“一片桂花叶,托着一行字。不做说明,也不写用途。懂的人自然会懂。”
陈阳站起身。“我明天去找老李头。先试一批竹牌样品。这次得把字体定下来。”
“笺纸我今晚回去画完。”小林收起本子,“打印样明天中午前能出来。”
裴砚最后看了眼桌上的手稿。“需要我帮忙整理过往留言吗?看看有没有适合放进回声系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