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进行了多轮不同防御面积及不同数量浮游-1型组建的天盾矩阵护盾防御性能测试。
经过多次严苛测试,各类数据在全息屏幕上飞速滚动、交织成复杂的图谱。
沈渊在密密麻麻的参数中不断比对分析,详细记录下每次测试的关键变化与细微差异。
沈渊摩挲着下颌,目光在这些数据曲线上游移。
这次测试不仅验证了护盾面积与稳定性的关联。
更暴露出天盾矩阵在极端冲击下的能量传导漏洞。
他让星海记录下测试结果,准备回去之后再做优化。
现在继续进行下一轮测试,浮游-1型的粒子光束炮矩阵融合聚焦打击模式。
其原理与主炮的双发融合聚焦模式是一样的,只是从两束能量合并,变成多束能量合并。
沈渊对不同数量构成的粒子光束炮融合聚焦攻击威力进行了多轮测试。
测试数据证实,当浮游-1型数量在八架时,能量聚焦效率最高且稳定性最佳!
超过十架浮游-1型粒子光束炮融合时,能量聚焦效率会出现明显递减。
一旦突破临界值,能量溢散与损耗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这些数据如同精密齿轮上的刻度,清晰标注出技术改进的关键节点。
沈渊将测试数据反复核查三遍,确认无误后关闭全息投影。
他活动了下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僵硬的肩膀,心中已然有了改进方案。
此次测试的收获远超预期,为后续的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
休息了一会后,继续开展下一轮测试。
这次要验证的,是赤鲨号与浮游 - 1 型的协同抗干扰系统在强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
沈渊看着智脑在星图上标记出的扭曲电磁区域,指尖在操作面板上轻点,随后下令前往这处区域。
花了一点时间,到达扭曲电磁区域边缘后,放出浮游-1型编队,激活协同抗干扰系统。
随后赤鲨号与浮游-1型编队一起慢慢驶入那片扭曲的电磁区域。
刹那间,空间中电磁乱流如汹涌的暗潮般奔涌而来,赤鲨号与浮游-1型周身泛起细密的电弧。
沈渊屏气凝神,目光死死锁定着监测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密切关注着协同抗干扰系统的运行状态。
就在这时,智脑突然发出尖锐的提示音,浮游-1型编队与赤鲨号的通讯链路出现间歇性中断。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