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玩家们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战术组合和舰船配置优化上。
关于“全新武器系统”或“革命性推进方式”的帖子寥寥无几。
“好像大家……都遇到瓶颈了呢。”
苏瑶托着下巴。
看着论坛上一个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主力舰火力密度”的老生常谈帖。
有些无奈地对沈渊说:“玩家们现在能想到的创意。
感觉都是在我们现有技术的框架里打转。想要那种……
嗯,像当初粒子光速炮或者全频力场护盾一样划时代的东西。
好像很难再冒出来了。”
她理解这种困境:
游戏里的科技树在星海和沈渊的“作弊”式推动下。
已经领先现实太多。
但又没达到科幻作品中那种能随意扭曲物理法则的“超科幻”地步。
玩家们受限于现实物理认知和游戏框架。
想要设计出比现有基地科技更高级、且具备可行性的蓝图,
确实力有不逮,陷入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沈渊对此只是淡淡一笑,他比苏瑶更清楚技术突破的艰难。
这八个月,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现有星舰技术的深度优化上。
研发中心里,他反复推敲着能量回路的效率。
优化着粒子炮的聚焦结构,改进着振金合金的纳米级配比。
甚至重新设计了核聚变脉冲推进器的部分磁场约束方案。
枯燥的数据、复杂的公式、一次次的模拟测试……
汗水与智慧没有白费。
经过数月的攻坚,他成功地将天工仲裁者级星舰的整体性能提升了100%!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常规巡航速度从0.2倍光速跃升至0.4倍光速。
虽然仍落后于比邻星舰队观测到的0.65倍光速。
但这个巨大的提升,无疑极大地拉近了双方在机动性上的差距。
使得凤凰战队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反应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火力输出、护盾强度、能源效率、探测精度等关键指标也同步获得了大幅提升。
性能提升意味着现有星舰需要“回炉”升级。
于是,在过去的最后三个月里。
太阳系各大基地的船坞工厂进入了一种新的繁忙状态。
不再仅仅是疯狂地下饺子般建造新舰。
大量已服役的天工仲裁者被有序地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