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军突然发难,猛攻曹营。
曹操猝不及防,狼狈逃窜,其爱将典韦死守营门,力战而亡。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亦为掩护曹操而战死。
曹军大败,损失惨重。
宛城一夜,血流成河。曹操虽侥幸逃脱,却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战后,宛城内外一片肃杀。
张绣与贾诩虽胜却无丝毫喜悦,他们深知,此举已与曹操结下了不死不休的死仇。
就在人心惶惶之际,最新一期的《淮安旬报》竟通过隐秘渠道,流传至宛城。
报上以极其详尽的笔触,报道了“宛城之变”的经过。
文章措辞看似客观,却将曹操霸占张济遗孀、张绣受辱起兵、典韦死战、曹昂曹安民身亡等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
舆论顿时哗然。
曹操好人妻之事,因此传遍天下。
这无异于将曹操的无德和张绣的屈辱公之于众,更是将张绣、贾诩置于炭火之上烘烤。
紧接着,刘骏的信使第三次到来。这一次,信件同时送达张绣和贾诩手中。
信中的内容,让惊魂未定的二人看得心惊肉跳。
刘骏在信中直言不讳:“张将军、文和先生钧鉴:宛城之事,天下皆知。
曹孟德丧子失将,此仇不共戴天。其性睚眦必报,必攻之。曹军势大,将军如何能挡?
我观文和极欲降曹。然,纵因形势所迫,曹操暂时与尔等虚与委蛇,允诺招降,然深恨之心必难消除。”
“日后即便你等归附,将军兵权恐难保全,性命亦在他人一念之间;
文和先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此仇根深蒂固,曹公见之,便思昂、韦之死,岂能真心重用?鸟尽弓藏之日,恐不远矣。”
此话字字句句直指二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信末,刘骏再次极力宣扬广陵实力:“骏虽不才,据广陵一隅,然府库充盈,城高池深,甲兵犀利,水师亦称雄江淮。更兼民心归附,士人云集,非偏安之弱土,实乃兴盛之基业也。”
“二位若至,绣可为大将,领一军;诩可为军师祭酒,参赞帷幄,皆授以实权,待以国士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