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神宫内,林薇清朗的声音回荡着,将“干预地方政务”的指控,转化为“在其位,谋其政”的尽责之举。她并未歇斯底里地反驳,而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带着些许无奈与坚毅的语气,将自己在朔州的所作所为,包装成为了国家、为君王、为百姓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心孤诣。
“……若只因臣见不得百姓受苦,见不得军士因官僚懈怠而白白牺牲,便被视为‘干预政务’,那臣,无话可说。”林薇最后以一句略带悲怆的反问收尾,对着丹陛深深一揖,“臣之所行,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一切但凭陛下圣裁!”
她这番应对,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既驳斥了指控,又彰显了自己的功劳与苦衷,姿态放得极低,将最终裁决权完全交到了武则天手中。
大殿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许多中立的官员,之前被武三思一党带起的节奏所影响,对林薇心生疑虑,此刻听了她的辩解,再联想到朔州大捷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态度不禁有所动摇。是啊,若没有这位安定郡王在朔州的“僭越”和“干预”,恐怕朔州早已陷落,哪来的后来的大捷和边境的暂时安宁?
武三思的脸色阴沉了几分,他没想到林薇如此沉得住气,应对得如此滴水不漏。他给身旁的另一个党羽使了个眼色。
那名官员会意,立刻出列,高声道:“陛下!安定郡王巧言令色,避重就轻!纵使其在朔州有些许功劳,然其私募武装、越权行事乃是事实!功是功,过是过,岂可混为一谈?更何况,其身份特殊,血脉存疑,手握此等不受节制之力,终是国之大患!臣依旧认为,当收回其权柄,严加看管,方可保社稷无虞!”
这话再次将矛指向了林薇最敏感的出身问题,试图用“非我族类”的论调来煽动恐慌。
林薇心中冷笑,知道对方这是图穷匕见,不再纠缠具体事项,而是直接进行人身攻击和政治定性。她等的就是这个时刻。
就在又有几名官员准备附和,继续加大火力时,林薇再次开口了,声音比之前更加清晰,也更加决绝。
“陛下,”她抬起头,目光不再看那些攻击她的官员,而是直直地望向龙椅上那位掌控着一切的女皇,眼神清澈而坚定,“臣,本微末之人,蒙陛下不弃,授以王爵,恩同再造。臣每思及此,惶恐不已,唯恐才德不配,有负圣恩。”
她的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而恳切:“今日朝堂之上,诸位同僚所言,虽言辞激烈,却也不无道理。臣之出身,确与常人不同;臣在朔州所为,虽有情急之因,亦确有不符规制之处。此皆臣之过也。”
这番主动认错,让所有人都是一愣,连武三思都皱起了眉头,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林薇缓缓跪倒在地,以头触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用一种带着无限感慨与决然的声音,朗声道:
“臣,年少德薄,骤登高位,已惹非议。若再因臣之故,致使朝堂不宁,君臣相疑,此实非臣所愿,亦非陛下擢升臣之本意!”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武则天,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
“故,臣恳请陛下,念臣一片赤诚,准臣所请——”
她顿了顿,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她的下文。
“臣,愿辞去一切朝中虚职,交还所有无关紧要的权柄,只求陛下允臣一愿!”
“臣,愿为我大周,永镇边疆!”
“突厥狼子野心,边关屡遭侵扰,百姓流离失所。臣不才,愿以残躯,驻守塞外苦寒之地,练兵秣马,抵御外侮!但使臣一息尚存,绝不让胡马度我阴山!”
“朝堂之上,能臣干吏如云,少臣一个,无关大局。而边关塞外,正需臣这等愿以性命守护国门之人!”
“臣不求高官厚禄,不求锦衣玉食,只求一方镇守之责,一腔报国之门!愿以此残生,为我大周,铸就一道血肉长城!此心此志,天地共鉴!”
话音落下,整个万象神宫,死一般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