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经济调控精细化,稳定增长势头强

北境的风雪还未停歇,京城的政事堂却已燃起灯火。李瑶坐在案前,面前摊开的是三份加急呈报:一份来自北方工坊总署,说因军需调度频繁,匠户连轴赶工,已有十余家织机停摆;第二份是南方漕运司递来的,称长江水道拥堵严重,商船滞留长达半月,米价应声上涨;第三份则出自西部矿务局,提到新矿区发现银脉后,各地资本蜂拥而入,私采滥挖成风,山体塌陷两起,死伤数十人。

她放下笔,抬头看向站在堂下的三人。

“你们都看过了?”她问。

为首的中年男子点头,“属下赵允明,昨夜已会同两位同僚梳理过数据。眼下不是缺钱,也不是缺物,而是资源流向失衡,调控手段太粗。”

李瑶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奏报轻轻推到桌边。

赵允明上前一步,取出一张绘有各州经济热力的图卷。红色区域集中在西北与东南,代表压力过大;中部大片青色,则是产出停滞。“若再按旧法统一下令减产或增税,只会让轻者重负,重者崩塌。”

堂外传来更鼓声,已是辰时初刻。

李瑶起身走到图前,手指点在河北一处。“这里原本是麻布产地,现在全转做战衣。百姓收入涨了,可家里口粮却紧。”她又移向江南,“那边米贵,不是因为缺粮,是因为运不出去。而西疆的问题最急——有人借着开矿之名圈地敛财,根本不顾长远。”

她说完,转身看向列席的几位商人。

“陈会长,你说说。”

洛阳绸缎商会会长陈元达站了出来,“小民以为,如今新政已稳,不能再用战时那一套管民生。比如限产,一刀切下去,大坊撑得住,小户直接关门。我们愿配合朝廷定标准,但得留活路。”

李瑶点头,“所以这次不搞统一指令。我要分行业、分地域,定出三类区——稳定区照常运行,预警区收紧节奏,激励区给补贴和贷款。”

赵允明立刻接话:“属下建议,北方手工业列为预警区,暂停非军需扩产令,允许小作坊错峰开工;南方商贸划为激励区,减免通关税三个月,增派河道清淤队;西疆矿区则设为特别管制区,由朝廷派驻监矿官,严禁私人集股。”

堂下一名年轻官员皱眉,“可如此细分,地方执行怕会混乱。”

“那就把细则送到他们手里。”李瑶坐回案后,“户部即日起派出巡查组,每组配两名经济参议、一名监察司员,直抵郡县。带上统一的执行手册,明确哪些能调,哪些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