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科技引领创新路,未来发展充满光

“我请三位老师傅上来试试。”他朝旁边招手。

三位年长女工走进来,穿着粗布衣裳,手上全是茧。她们轮流操作两台机器,一个时辰后停下休息。记录员当场宣读结果:传统织机完成两尺细布,新机产出八尺半,残次率不到百分之三。

“你们觉得累吗?”李晨问其中一人。

“累是累,但轻松多了。”女人擦了擦汗,“那个铁臂帮了不少忙,不用一直踩踏板,腰没那么疼。”

屋里安静下来。

有个白胡子商人站起来:“你说得好听,可这机器贵得很,我家小本经营,哪有钱买?坏了又没人修,岂不是赔光?”

“所以我不让你们现在就买。”李晨看着他,“我提议设‘创新试验区’,自愿报名。进去的企业,三年免税,技术由我们全程支持。图纸共享,维修有人上门。如果失败,损失由国库补一半。”

底下嗡嗡议论起来。

“真有这样的好事?”

“会不会是圈套?”

李晨没解释,只让人抬上来一份名单:“已经有七家企业签了字。你们可以去看看他们的试运行情况。也可以等,等别人试出成果,再跟着走。但我们不会停,路只会越走越宽。”

散会时,阳光照进屋子。那位白胡子商人站在门口没走,盯着墙上的对比图表看了很久。

几天后,童谣在街巷流传开来。

“铁牛吃线吐布忙,穷汉街头卖儿郎。”

李晨听到时,正在查看新一批齿轮的压力测试报告。他放下笔,让人去找唱这首歌的孩子。

四个孩子被带到机械学堂,最小的不过七八岁。他们站在大厅中央,有些害怕。

“谁编的词?”李晨问。

一个男孩举手:“我娘教的。”

“你觉得铁牛真的会吃人吗?”

“我不知道……大家都这么说。”

李晨蹲下来:“你们愿意自己做个铁牛吗?”

孩子们眼睛亮了。

半天后,他们亲手拼装出一台小型水力纺车。当轮子转动起来,棉线缓缓抽出时,所有人拍手大笑。临走前,每人领到一张“小匠师”证书,还有通知:家长可申请子女优先入学机械学堂,月俸高于普通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