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密林低语

荆州,荆州! 巷野 1341 字 10天前

胡特派员的到来与离去,如同在第十一支队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久久不散。尽管谢文渊以“兼顾抗战大局”为由暂时搪塞了过去,但他深知,来自上峰的猜忌与压力绝不会就此消失。那个提议组建的“清乡大队”,虽因他的坚持而未能独立成军,却像一根毒刺,埋在了支队内部,胡特派员留下的两名“联络参谋”更是如同监视之眼,时刻提醒着他处境的微妙与危险。

支队内部的氛围也变得有些异样。一些原本就对谢文渊“怀柔”政策不满、思想更趋顽固的军官,似乎从胡特派员的态度中嗅到了什么,言行间多了几分试探与揣测。而大多数基层官兵,则依旧沉浸在每日的战斗、行军、筹粮等具体事务中,对高层的暗流涌动感知不深。

谢文渊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处理军务时愈发谨慎。他严格按照上峰要求,定期汇报“防共限共”情况,但内容多是“未见异常”、“已加强警戒”等套话。在实际行动上,他则更加隐秘地贯彻着自己的原则:对日伪,坚决打击;对辖区内零星的新四军活动,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偶尔会通过一些极其隐秘的渠道,传递一些关于日伪调动的情报——这既是出于民族大义,也是为了在复杂的敌后环境中,多一个潜在的、心照不宣的“盟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日军为巩固长江防线,策应宜昌作战,对大别山北麓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扫荡”。谢文渊的支队首当其冲。日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扑立煌,一路向谢文渊支队主要活动的吴家店、斑竹园一带合围而来。

战斗异常激烈。支队依托熟悉的山地地形,与日军周旋,不断伏击、袭扰,迟滞其推进速度。但日军此次投入兵力较多,装备精良,又有汉奸带路,支队伤亡不断增加,活动空间被一步步压缩。

一天深夜,支队主力刚刚摆脱一股日军的追击,转移到长岭关附近一处密林中休整。官兵们疲惫不堪,许多人带着伤,弹药也所剩无几。谢文渊与几名主要军官围坐在一处篝火旁,商讨着下一步行动,气氛凝重。

“支队长,鬼子这次来势太凶,咬得很紧!再这样硬拼下去,咱们这点老家底怕是要打光了!”一位满脸硝烟的营长喘着粗气说道。

“是啊,支队长,得想个办法跳出这个包围圈才行。”参谋长也忧心忡忡。

谢文渊盯着摊在膝盖上的简陋地图,眉头紧锁。正面突围,伤亡难以承受;分散转移,又容易被日军各个击破。他目光在地图上无意识地游移,最终停留在北面霍山县境内的一片崇山峻岭区域。那里,据他所知,是新四军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区域,日军力量相对薄弱。

一个大胆而又极其冒险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是否可以暂时向北转移,利用新四军活动的区域作为跳板,跳出日军的合围圈?

这个想法刚一出现,就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无异于与“异党”武装发生实质性接触,一旦被胡特派员留下的眼线或部队里的顽固分子得知,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派出去侦察的侦察班长带回来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另一股日军已经从侧翼迂回过来,试图切断他们向东南撤退的路线,支队有被彻底合围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