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凡事有起就有落。
既然有人打开了通往西方的大门,那也总得有人来把它关上。
而那个“关门的人”,就是我们亲切的——凯子哥了。
一部《无极》,彻底把华语大片的出海之路给干碎了。
投资上亿,宣传铺天盖地,结果上映之后口碑崩塌。
剧情空洞、人物疯癫、造型魔幻到离谱。
外国人看不懂,华夏人也不买账。
有人说《无极》不是电影,是梦游。也有人说,那是华夏电影工业的一场集体幻觉。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就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了。
从那以后,海外片商一听到“华夏古装大片”,反应就变成了——
“哦,就是那种打斗慢动作很多、台词没人懂、配乐全靠锣鼓的片子?”
于是,出海大门就这么被一脚踹上了。
华语片出海的黄金时代,也随之结束。
更讽刺的是,这一摔摔到王轩穿越来的那一年,国产电影的海外影响力依旧在谷底徘徊。
老谋子反倒成了巅峰。
说到底,要想让外国人愿意掏钱买你的电影,你得拍他们没有、但又真心佩服的东西。
这听起来简单,但现实是极其残酷的。
——他们的科幻片比你好,
——他们的爱情片比你细腻,
——他们的灾难片比你宏大,
——他们的动画片比你成熟。
那华夏电影还能拿什么?
答案其实早被前辈们写在银幕上了:功夫。
无论是李晓龙的截拳道,还是程龙那种杂耍式武打,亦或李暗那种东方山水风格的“诗意武侠”,归根结底都是“功夫”两个字。
那是属于华夏的独特叙事语法,一种肢体的哲学,一种精神的姿态。
可惜后来,国内电影越拍越“洋”,越来越想模仿好莱坞。
什么悬疑、灾难、科幻、青春、特效——全都照搬。
结果自然是水土不服。
你拍的他们早拍过,而且拍得更好。
于是,那些在国内掀起票房奇迹的电影,一到海外就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