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双轨并行:飞鸽传书与短信摘要

众臣面面相觑:“双轨?”

“即日起,军国大事、紧急灾情,仍沿用八百里加急驿马传递,确保万无一失!”

“日常政务奏报、非紧急文书往来,可辅以…字符传讯,以求便捷。”

老丞相闻言,松了口气,这个安排还算稳妥。

但另一个问题来了。

这“字符传讯”,目前好像只有陛下和…那个不太着调的史官能用?

赵衍的目光果然落在了江屿白身上。

“江屿白。”

“臣在!”江屿白一个激灵。

“朕命你,即刻培训一批‘御前短信员’!”赵衍下令,“专司将八百里加急奏报,提炼要害,缩成…嗯,那种电报体,供朕第一时间知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屿白:“…啊?”

培训?短信员?还御前的?

让他教一群古人用手机?可手机现在…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块板砖依旧冰冷。

赵衍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补充道:“先用纸笔模拟!教会他们如何提炼要点,如何使用缩写!待那器物恢复,再行实操!”

江屿白松了口气:原来是人肉版短信生成器。

这个他熟!

“臣遵旨!”他立刻领命,甚至有点跃跃欲试。

第二天,旧档库旁边的偏殿就被临时征用成了“御前短信员培训中心”。

江屿白站在一群被精挑细选出来的、识文断字、记忆力超群的小太监面前,感觉自己像个产品经理在给运营团队培训。

“各位公公,咱们这个工作的核心,就两个字:精简!”江屿白拿着一根炭笔,在一块刷了黑漆的木板上写写画画,“要用最少的字,说清楚最重要的事!”

一个小太监举手发问:“江大人,何为…最少?”

“问得好!”江屿白一拍木板,“比如这份急报:‘臣某某奏:淮河上游连日暴雨,水位暴涨,于昨日辰时三刻冲毁河堤三十丈,淹没良田千亩,村庄七座,百姓流离失所,亟待救援。’”

他念完一长串,看着下面一群懵懂的脸。

“记住要点!哪里?什么事?多严重?”江屿白在黑板上写下核心词,“淮河、决堤、三十丈、千亩、七村。”

然后他开始浓缩:“所以,摘要可以写成:‘淮堤决三十丈,淹田千亩七村,急援。’”

小太监们发出恍然大悟的“哦”声。

“还能更简!”江屿白来了劲,“如果陛下已经知道是淮河的事,甚至可以缩成:‘决三十丈,淹田千亩七村,急。’”

“再比如,‘敌军犯边,约三万骑兵,攻势凶猛,请求增派援军及粮草’,可以缩成:‘边急,敌三万骑,求援、粮。’”

“‘各地秋粮征收已基本完成,共计入库稻米一百万石,麦八十万石,账目清晰,请陛下御览’,这个不急,可以缩成:‘秋粮毕,稻百万石,麦八十万石,详账后附。’”

江屿白讲得口干舌燥,底下的小太监们听得两眼发直。

这种极度精简、剥离所有修饰词的表达方式,对他们这些习惯了文言文迂回表达的人来说,冲击力太大了。

“都听明白了吗?”江屿白问。

“明…明白了…”回答得稀稀拉拉,底气不足。

“好!现在考试!”江屿白又拿出几份模拟的奏报,“每人领一份,一炷香内,把摘要给咱家写出来!要最短!”

偏殿里顿时响起一片抓耳挠腮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一炷香后,江屿白收上“考卷”,看得差点吐血。

有的倒是精简了,但精简得没了主语,不知道在说谁。

有的干脆原样照抄,只是字写小了点儿。

最离谱的一个,把“弹劾某知府贪墨河工银两”缩成了“知府贪银”,后面还画了个小圈,标注“河工”。

江屿白扶额:“…意思倒是对,但这标注…”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耐心,这都是种子用户啊!

“不行不行!重来!记重点!‘决口’可以缩成‘决’,‘十万火急’缩成‘火’!‘弹劾’缩成‘劾’!‘增派’缩成‘增’!”

他再次强调:“记住!我们是陛下的眼睛,要让他一眼看到核心!那些形容词、副词、虚词,能扔的全扔掉!”

“那…陛下要是看不懂怎么办?”一个小太监怯生生地问。

“陛下英明神武,肯定能懂!”江屿白对赵衍的阅读理解能力倒是很有信心,“再说了,不是还有福公公在旁边吗?”

培训课搞得热火朝天,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周墨宣耳朵里。

老学究闻言,又是痛心疾首。

“斯文扫地!成何体统!国之大事,竟如市井俚语般传递!荒唐!”

他气冲冲地跑到偏殿窗外,想看看江屿白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正好听到江屿白在声嘶力竭地喊:“禁止用颜文字!那是陛下专属…呃,那是禁止事项!谁再用‘^_^’代替‘欣闻’,罚抄《礼记》一百遍!”

窗外的周墨宣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颜文字?《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