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凡对他确实也高看一眼:“妹夫,都是一家人了,也用不着客气。我问你你个事,你对做什么最有兴趣?
如果想做生意,可以去富溪厂,如果还是想当干部,那就安下心来,等你爹退下来了,你继续当支书。”
安福大队地盘不小,但都是‘山里人’,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贺盛民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只要老陈退下来,他肯定能顶上去。这可和将来出现的‘家天下’无关。
贺盛民想了想:“姐夫,我这人脑子也不活络,应该不是搞经济的料。我还是更喜欢在大队……”
黄不凡点点头:“形式的发展,你这样有点文化的大队支书将来应该有前途的,你就放心大胆去干。”
如今的安福大队,在整个沂溪公社算是大名鼎鼎。除了黄家湾大队外,就是最好的大队。
主要是香草溪这块地的存在,富华厂富溪厂这些‘下金蛋的母鸡’都集中在这里。
还有电影院和火车站,已经成了沂溪公社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安福大队社员不用多做什么,每年都有不少的收益。
贺盛民回家就把黄不凡的话转告了父亲,陈支书也是个有主见的人。
父子俩当即就商量决定,今年底大队开党员会时,老陈就会退下来,到时候贺盛民就会成为沂溪公社最年轻的支书。
年前,富华摩托正式生产下线。富溪电子管厂的彩管质量也稳定了,产量也上来了。
而横跨沂溪之上的黄家湾公铁两用大桥也已经动工,81年底就要竣工通车。到时候,黄家湾水泥厂的水泥。就能直接通过铁路出厂。
年味越来越浓,黄不凡心里的渴望也越大。
因为不久之后的81年,华夏基层政府会发生一个大变化,公社成为乡,大队成为村,包产到户也会快速铺开。
黄不凡却有不同的想法:如今的黄家湾大队,还需要包产到户吗?如果继续以现在的局面走下去行不行?
记忆中,不管是豫南的南街村,还是那名噪一时的天下第一村,不都是没有搞承包吗?
虽然,他们后来最终还是有点没落了,可足以说明,包产到户也未必是万能的。
趁着大学生们都回来了,黄不凡发起动议,召集大队干部和所有骨干开会,商讨明年做什么,接下来怎么走的问题。
所有人,包括赵国庆这些大学生们,其实都说不出太多的新意。反倒是他们消息灵通,知道皖南省‘十八义士’的壮举,对于包产到户跃跃欲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黄不凡最后慢腾腾地问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