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用发愁卖不卖的出去,要我看,用不了多久,你的收音机厂就能超过水泥厂了。”
高小鹰吓了一大跳,如今的黄家湾水泥厂如日中天,收音机厂和它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蚂蚁,竟然可以反超水泥厂?
黄不凡知道高小鹰的商业头脑,也不解释为什么,只是给他指点方向:
“今年开始,高层肯定会有大动作,吃大锅饭的事不会太长久了。等大家都能放开手脚,赚到了钱还不就是买买买?到时候你可别产不出来东西。”
受黄不凡的鼓舞,高小鹰也是干劲冲天,稍微盘算了一下就有了思路:
我会让杨小强来收音机厂住一段时间,列出所需原件的清单,马上和红山地区那些电子元件厂联系。尤其是澧州电子管厂的显像管,更要提前签协议才行。
黄不凡点点头,同时也提醒他,不久的将来,显像管就是电视机生产的瓶颈,最好先盘算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搞显像管。
当然,黄不凡也知道,一口是吃不出一个胖子的,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之所以这个时候和高小鹰说,主要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以高小鹰的头脑,只要稍微点拨,他就能豁然开朗看到未来。
兄弟俩聊了一阵,马小梅带着孩子和蒋小珍在聊天。
如今的美文已经有点“无法无天”了,用蒋小珍的话形容,那就是只缺了两个翅膀,要不然他能上天。
可那么调皮的美文,对高小鹰的儿子高陵却颇有几分大哥哥的风范。自己的玩具全搬了出来,还守在一旁教他怎么玩。
马小梅看到美文这么乖,忍不住夸了几句。蒋小珍听了不得不叹气:
“小梅啊,真是亏了你这句表扬了。这小子也就是在你家陵陵面前有点样子,我都被他催老了十岁……”
高小鹰却突然插话了:“大嫂,这肯定得啊,我大侄子知道我这个叔叔疼他。他还不知道疼弟弟么?想当年他刚满月,我就给他买了车呢……”
蒋小珍哭笑不得:“你就别夸他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管教这小子了。”
黄不凡随口说道:“要不,下半年让这小子去学校吧,再顽皮的猴子,在老师面前也会规矩很多。要不然,他奶奶又得掉不少头发。”
蒋小珍有点迟疑,毕竟就算是下半年,美文也才四岁多点,和如今的七岁启蒙还差得远呢。
黄不凡却无所谓,美芳也没到七岁上的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