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她价值的肯定。夏宁宁的脸微微泛红,不知是茶热还是别的缘故。
餐后,林万骁送夏宁宁回教职工宿舍。车停在楼下,他没有立即解锁车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天很高兴,宁宁。”他转向她,语气真诚,“不只是因为谈成了合作项目。”
夏宁宁的心跳漏了一拍:“我也很高兴,师兄。” “以后别叫师兄了。”林万骁微笑,“叫我万骁就好。”
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暗示着关系的拉近。
夏宁宁轻轻点头:“好...万骁。”两个字叫出口,耳根都红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样的会面又发生了三次。
一次是林万骁来省里开经济工作会,会后“顺路”到师大接夏宁宁下班,带她去了一家隐藏在老街区的书店咖啡馆。
一次是夏宁宁主动发来信息,说看到一篇关于乡村旅游的论文,觉得对青桥可能有借鉴意义。林万骁当即安排周末赴省城,名义上是“调研学习”,实则与她共度了大半天时光。
最近一次,林万骁在视察青桥镇新建的文化站时,突发奇想地视频通话邀请夏宁宁“云参观”,并虚心地请教她关于图书室布局和活动设计的建议。透过手机屏幕,他带着她走遍文化站的每个角落,耐心讲解设计理念和功能规划。
“这里将来会是孩子们的阅览室,我想在窗边做一排榻榻米,阳光好的时候,孩子们可以窝在那里看书...”林万骁指着尚未完工的空间,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柔和。
屏幕那头的夏宁宁被这个细节打动:“真好...孩子们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