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由北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委政策研究室资深专家组成的“豪华”专家顾问团,被请到了青桥镇。这些学者平时清高,但面对青桥镇这个鲜活的成功案例和林万骁展现出的巨大潜力,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重视。
林万骁亲自接待,全程陪同。他不仅安排专家们参观德宁工厂、民宿集群、考古公园,更召开多场座谈会,让镇干部、村干部、企业代表、普通村民与专家们面对面交流,讲最真实的情况,说最朴实的话。
专家们白天调研,晚上研讨,往往争辩到深夜。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迸发。
“青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带动’的利益联结机制!” “党建引领不能是空的,青桥的实践表明,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作用发挥在关键环节,才是真正的抓手!” “其治理创新在于,将传统乡贤治理与现代法治、德治、自治进行了有机结合…” “文旅融合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了文化IP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点,而非盲目开发…”
一个个观点被提出,一次次讨论被深化。
林万骁并没有置身事外,他全程参与研讨。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能完全跟上专家们的理论思路,更能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将青桥的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 often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连专家们都频频点头,称赞他“不仅有实践,更有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夏宁宁也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往来于省城和青桥。她不仅是联络人,更凭借自己的学术素养,承担了大量资料梳理和初稿撰写工作。灯光下,她与林万骁一起核对数据、推敲观点,常常忙到深夜。两人既是恋人,又是战友,关系在共同奋斗中愈发紧密。
经过近一个月的密集调研、研讨和撰写,一份沉甸甸的《青桥经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与理论探索》初稿终于完成。
这份报告厚达数百页,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案例生动。它系统阐述了“青桥经验”的“四梁八柱”:
· 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组织建设、党员作用发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