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婷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她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我的林书记,您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哪个初创企业能扛得住?这简直是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做的‘豪华创业大礼包’啊!要钱有钱,要政策有政策,要服务有服务!”
她稍微冷静了一下,恢复投资人的精明:“不过,生意归生意。青禾资本虽然听您指挥,但也不能做慈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控制,还是首要原则。我只能投那些真正有潜力、经过我专业判断的项目。”
“当然!”林万骁肯定道,“青禾必须保持市场化和专业性!你的判断就是最终判断。我只会推荐我认为好的方向和项目,具体投不投、投多少,你说了算。我们要的是共赢,是长期增值,不是拔苗助长。”
两人一拍即合,细节很快敲定。一套隐秘而高效的“政府-资本”协同机制悄然建立。
几天后,开发区招商引资座谈会上,一家做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的新锐企业“锐感科技”表达了强烈的落户意愿,但其创始人沈工(一个技术极客)也坦诚了困境:产品小批量试产成功,但缺乏资金扩大生产和组建销售团队。
分管招商的副主任吉同祥按照常规介绍了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但对方显然更关心资金问题。
这时,林万骁看似无意地插了一句:“锐感的技术方向很好,我们很看好。其实,资本市场对这类硬科技项目还是很关注的。比如知名的青禾资本,就特别青睐你们这种有核心技术的团队。”
他顺势看向一旁“恰好”来开发区考察的姜婷婷:“姜总,您是投资专家,您看锐感这样的项目,有投资价值吗?”
姜婷婷心领神会,立刻进入角色,问了几个极其专业的关于技术壁垒、市场规模、成本控制的问题。沈工一一解答,越说越兴奋。
姜婷婷最后点了点头,递上名片:“沈工,你们团队和技术很有意思。会后我的投资经理会和你详细对接,如果尽调符合预期,青禾可以考虑领投你们的Pre-A轮。”
沈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困扰他许久的资金问题,竟然在招商座谈会上看到了曙光!他激动地握住林万骁和姜婷婷的手:“谢谢林书记!谢谢姜总!如果资金能解决,我们一定落户青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类似的情景接连上演。
一家为知句科技做算法优化的小软件公司,获得了青禾的百万级天使投资,顺利入驻开发区。 一家做生物检测试剂的老牌企业想扩建生产线但缺乏抵押物,在开发区牵线下,获得了青禾资本提供的融资担保,顺利从银行拿到了500万贷款。 每一次,都是政府先抛出橄榄枝,青禾资本随后跟进考察、评估、决策。配合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