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记……”
“坐,建国,坐下说。”林万骁摆摆手,示意他放松,然后对跟进来的服务员点了壶最普通的绿茶和一些茶点。
“林书记,我……”
“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林万骁打断他,亲自给他倒了杯茶,“把你们那个产业园项目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环评被打回来的具体理由,还有你们修改后的方案,详细跟我说说,不要夸大,也不要隐瞒。”
张建国双手捧着温热的茶杯,仿佛汲取了一些力量,定了定神,开始一五一十地汇报起来。他从项目的初衷(解决当地特色水果滞销、提升附加值)、到设计的产能、到第一次环评因为污水排放标准引用旧版被驳回,再到第二次修改后,又被指出污水处理工艺过于理想化、缺乏在北方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的实际案例支撑,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林万骁认真听着,不时插话问几个关键细节,比如采用的具体处理技术、设计单位的资质、以及地方环保部门的初步意见。他问得非常专业和具体,让张建国暗暗吃惊,没想到老领导到了部委,对这类项目细节依然如此敏锐。
听完叙述,林万骁心里基本有数了。问题确实出在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论证不足上,属于合规范围内的技术性卡壳,并非不可逾越的原则问题。
“建国,你这个事,症结不在找哪个领导批条子,而在你们的技术方案本身有瑕疵,论证不充分。”林万骁看着张建国,语气严肃而诚恳,“部委办事,讲究的是规矩和程序,尤其是环评这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家评审那一关过不去,谁说话都没用。”
张建国的脸色又垮了下去。
“但是,”林万骁话锋一转,“也不是没有办法。你们现在需要的是权威的技术支持和更扎实的论证。”
他拿出自己的普通工作手机,翻找了一下,然后对张建国说:“我给你一个联系方式,是发改委环资司下面负责相关领域的一位处长助理,姓王。你回去后,通过正常办公电话联系他,就说是…就说是中宣部舆情局的同志在调研地方项目时,了解到你们的情况,建议你们来做个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