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夏宁宁的课题

书房里亮着一盏台灯,光晕拢着夏宁宁微蹙的眉头。她面前摊开着一摞厚厚的项目申报材料,最上面一页盖着某个部委项目办的鲜红印章,旁边用铅笔批注了几行字,措辞客气,意思却明确:课题暂缓立项。

林万骁端着两杯温水走进来,将一杯轻轻放在她手边。水温透过杯壁,传递着恰到好处的暖意。他没立刻说话,目光扫过那行批注,心里已明了七八分。

“卡在哪儿了?”他声音平和,在夏宁宁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没有去看文件细节,这是界限。

夏宁宁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知识份子特有的、被冒犯了的烦闷:“《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社会风险评估与舆情引导协同机制研究》。方向是他们定的,论证会也开了三次,都说有现实意义,前沿价值。临门一脚,说是‘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路径’。”她拿起那份批注,指尖点着那几个字,“完善路径?这分明是推诿!我看就是嫌我们学院牌子不够硬,要么就是里面涉及了某些部门的‘敏感神经’,不想让我们碰。”

她越说越气,声音拔高了些:“我们做的纯学术研究,数据模型、案例分析、国际比较,哪样不扎实?非要搞得像他们机关写报告,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才行?”

林万骁安静地听着,等她一股脑倒完,才开口。他没有接她关于“推诿”、“敏感”的猜测,那是情绪,不是解决问题的路径。

“宁宁,”他声音沉稳,像他手里那杯水,不起波澜,“你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夏宁宁抬眼看他,抿了抿唇,等着。

“第一,你这个课题,最终要交付的成果是什么?是一堆发表在核心期刊、只有圈内人看的论文,还是真正能拿来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当然是能用的方案!我们设计了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了协同流程……”

“好。”林万骁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第二个问题,你这份‘能用的方案’,是给谁用的?哪个部门,哪个层级的人,在什么场景下用?”

夏宁宁愣了一下,下意识回答:“给……重大项目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啊,比如发改委、住建部门,还有地方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