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坚冰的裂痕

**裂痕三:民意的悄然转向。**

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上,关于见鹿科技产品的正面体验和评测视频越来越多。许多旅游博主、科技爱好者从第三方国家购买“青鸾”手机或体验G9后,发布的真实感受,与官方媒体此前塑造的“安全威胁”形象大相径庭。

“看,这是我在迪拜租的G9,它的自动驾驶比我家的特斯拉还要平滑!”

“开源系统真的太酷了,我可以自己定制很多功能,这才是科技应有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这么好的产品?就因为那些政客说的‘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种来自普通民众的、基于真实体验的质疑和向往,如同水滴石穿,慢慢侵蚀着官方叙事的合法性。

**裂痕四:盟友的“阳奉阴违”。**

英国,伦敦。在GCHQ(政府通信总部)再次重申了对见鹿产品的安全警告后不久,伦敦市政府却悄然与一家本地科技公司签署了合同,为其新的智慧公交系统采购了一批核心服务器。而这家公司的技术方案,恰恰是基于开源的“灵犀”OS进行深度定制开发的。当被媒体问及时,市政府发言人含糊其辞,强调这是“经过严格安全评估的、符合英国数据保护标准的本土化解决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类似的场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也在上演。地方市政府或企业,为了实际利益和效率,开始巧妙地绕开中央政府的禁令,采用各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引入见鹿科技的技术。

这些来自产业、资本、民间乃至盟友内部的巨大压力和现实需求,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击着“棱镜”联盟试图构筑的堤坝。

几个月后,一场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的、不对媒体开放的闭门协调会上,来自主要成员国的代表们面色各异。

法国代表首先发难:“先生们,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净化’法案的草案已经引起了汽车、能源等多个核心产业的强烈反对。我们无法承受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竞争中自我阉割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