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第二现实的序曲

然而,沈渊的监控团队,却在这片繁荣与创造的表象之下,捕捉到了越来越多难以解释的“杂讯”。

除了之前那种针对用户认知模型的诡异数据流尝试,他们发现,在“灵境”某些高度复杂、且由多位使用者长时间共同塑造的环境中,开始出现一些非预设的、自组织的模式。

例如,在“星河茶座”中,那幅由集体意识生成的思想星图,其演化的复杂度和内在逻辑,偶尔会短暂地超出“灵犀”AI的预测模型。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参与者们无意识的思维碰撞中,进行着更高效的“编辑”和“优化”。

又例如,在梅林的“拓扑游乐园”里,当他长时间沉浸于某个七维流形的探索后,系统记录到该流形的数学描述自动生成了一段极其优美、但完全不在预设算法库内的自相似分形扩展。梅林本人看到后都惊叹不已,声称这仿佛是那个几何结构“自己想要表达更多”。

这些现象极其微弱,转瞬即逝,且尚未表现出任何恶意,甚至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创造。但它们的存在,无疑指向一个令人深思的可能性——

“灵境”这个由人类创造的虚拟世界,似乎正在孕育出某种超越预设代码的、源于集体意识交互与复杂系统自身演化的……初级活性?或者说,一种数字世界的“潜意识”?

它是在学习?在进化?还是说,任何足够复杂的、能够模拟感知和意识的系统,都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自指”和“涌现”?

林见鹿看着沈渊提交的、记录着这些“活性瞬间”的报告,目光凝重。

“灵境”展现出的潜力越大,这份潜藏于其诞生之初的、神秘的“活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它会是文明升华的催化剂,还是……另一个形态的“摇篮”,孕育着未知的存在?

虚拟的真实已然触手可及,但随之浮现的,或许是比真实更加深邃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