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供应链暗流

小主,

“**合纵连横**方面,”林见鹿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们以为只有他们会玩联盟?你去接触一下那些同样被传统 Tier 1 压榨、或者有野心打破现有格局的二线供应商,特别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另外,国内那些在特定领域有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也要深度绑定。我们要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更具韧性的‘**见鹿系供应链生态**’。”

沈渊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他惯有的、如同精密仪器般冷静的神情:“技术攻坚小组今晚就可以成立。合纵连横方面,我已经有一些备选名单,会尽快安排接触。”

战略既定,庞大的见鹿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几周,见鹿科技内部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与兴奋的“战时氛围”。走廊里抱着文件小跑的员工成了常态,会议室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咖啡机的消耗量达到了历史峰值。

周薇带领的商务和供应链团队,化身“全球飞人”,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她亲自拜访那些藏在小城市里的、拥有独特技术的家族企业,与精明的犹太裔供应商在谈判桌上锱铢必较,也与国内大型国企负责人把酒言欢,探讨本土替代的可能。

在一家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型精密机械加工厂里,周薇穿着防护服,在满头白发的老板陪同下,参观着一尘不染的车间。

“冯·艾森伯格先生,您的公司在五轴联动加工精度上是世界顶尖的,这正是我们 G9 底盘某个关键结构件所急需的。”周薇用流利的德语说道,同时敏锐地观察着生产线上工人的操作和设备状态。

老艾森伯格有些骄傲,又有些顾虑:“周女士,感谢您的认可。但众所周知,我们一直是康特电子的长期合作伙伴……”

周薇微微一笑,抛出了准备好的条件:“我们理解您与康特的合作关系。见鹿科技愿意以高于康特 15% 的价格签订首批订单,并且,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无息贷款,用于贵公司购置新的加工中心,以扩充专门服务于我们的产能。我们寻求的不是排他性合作,而是一个稳定的‘B 计划’。想想看,艾森伯格先生,多一个像见鹿这样有活力的客户,对贵公司未来的发展,是否是更安全的选择?”

老艾森伯格沉吟着,手指抚过一台加工中心冰凉的金属外壳,最终缓缓点了点头:“周女士,您说服了我。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

与此同时,沈渊领导的技术攻坚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中央研究院地下的超净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激光雷达攻坚小组的负责人,一位年仅三十岁、却已是国内光学领域翘楚的博士**方启明**,正盯着电子显微镜屏幕上显示的自研光学镜片结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不行,表面粗糙度还是比瑞士‘精密光学’的产品高了一个数量级,这会导致信噪比恶化,探测距离和精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躁。

旁边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嘟囔道:“方博,他们的技术积累了几十年,我们想在几个月内追平,这……”

“追不平也要追!”方启明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目光却异常坚定,“林总说了,这是‘战时’!没有退路!常规方法不行,我们就试非常规的!把第 7 号方案,那个用复合镀膜叠加纳米压印的疯狂想法,再模拟一遍!今晚我就要看到结果!”

而在见鹿与国内一家顶尖材料研究所联合成立的实验室里,关于碳化硅功率模块的研发也陷入了胶着。负责该项目的是一位性格火爆的女科学家,名叫**雷婷**,人送外号“雷神”。

“什么?烧结温度曲线还是不对?良率只有 5%?”雷婷对着电话吼道,“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给我把热场模拟的参数调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对!就是第六位!做一千次实验,一万次实验,也要把那个该死的‘甜点’给我找出来!”

挂了电话,她烦躁地抓了抓本来就有些凌乱的短发,对旁边的助手说:“去,再给我搬一箱红牛来。今晚不通宵,老娘就不姓雷!”

林见鹿也没有闲着。他亲自飞往韩国首尔,与一家在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技术独到的公司创始人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密谈。他又出现在深圳,参观了一家名为“锐光科技”的创业公司,这家公司在固态激光雷达技术上另辟蹊径,虽然产品还不够成熟,但潜力巨大。

时间一天天过去,“金盾计划”取得了一些零星的成功,周薇成功锁定了几个关键结构件和内饰件的替代供应商。技术攻坚小组也在一次次失败中,艰难地向前推进,虽然良率依旧惨不忍睹,但至少看到了可行的路径。

然而,核心中的核心——**日本新川电工的高性能碳化硅功率模块**,却成了横亘在 G9 量产面前,最坚硬的一块礁石。

小主,

新川电工方面态度极其强硬,以“产能不足”、“排期已满”为由,拒绝了见鹿科技增加订单和提前交付的请求。周薇亲自飞往日本谈判,对方社长只是礼貌而疏远地接待了她,言语间滴水不漏,但那种骨子里的傲慢和隐约的推诿,让周薇感到了极大的无力感。

“林总,新川这边,恐怕不是靠商业谈判能解决的了。”越洋电话里,周薇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和凝重,“我怀疑,磐石集团可能已经通过交叉持股或者某种我们尚未查知的协议,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这是最坏的情况。”

办公室里,林见鹿听着电话那头的汇报,眼神深邃。他走到白板前,看着那个被红色圆圈紧紧标记的“新川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