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以正视听

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调查组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涛汹涌的舆论深潭,激起了更大的浪花。外界猜测纷纭,有人认为这是见鹿科技末日降临的预兆,也有人觉得这是官方介入、拨乱反正的开始。

见鹿科技总部,那间最大的会议室被临时征用。气氛庄重而凝滞,空气仿佛都沉重得能拧出水来。调查组组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者,姓郑,据说是国内汽车安全领域的泰山北斗,以铁面无私和技术严谨着称。他带来的团队成员也个个精干,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和权威。

林见鹿带着沈渊、周薇以及核心的技术、法务负责人,坐在会议桌的另一侧。他没有丝毫怠慢,姿态放得很低,但脊梁挺得笔直。

“郑组长,各位领导,欢迎莅临见鹿科技指导工作。”林见鹿开场白简洁而诚恳,“对于G9测试车发生的不幸事故,我们深感痛心和自责。两位优秀工程师的罹难,是我们公司巨大的损失。在此,我代表见鹿科技全体员工,再次向逝者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向其家属和社会公众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他站起身,对着调查组和旁边记录的摄像机,深深鞠了一躬。动作缓慢而沉重,充满了真诚的悔憾。

郑组长面色严肃,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这份歉意,但语气依旧公事公办:“林总,客套话就不必多说了。我们这次来,目的只有一个:查明事故真相。请你们无条件配合我们的一切调查要求。”

“这是自然。”林见鹿坐下,示意沈渊,“沈渊,我们中央研究院的负责人,将由他全程配合各位的技术调查工作。我代表公司在此承诺,调查组有权接触与事故相关的任何数据、资料、设备和人员,我们绝无任何隐瞒。”

沈渊推了推眼镜,将一台经过加密处理的便携式服务器连接到会议室的投影仪上。“郑组长,这是我们涉事G9测试车从出厂到事故发生时,所有的后台数据日志,包括车辆状态、传感器数据、自动驾驶系统决策逻辑、执行器反馈以及……事故前最后一段时间完整、未经任何删改的数据流。”

巨大的光幕上开始滚动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各种曲线、参数、代码令人眼花缭乱。调查组的几位技术专家立刻凑上前,眼神专注地开始分析。

郑组长没有去看那些复杂的数据,而是盯着林见鹿:“林总,外界最关心的是自动驾驶系统在此次事故中扮演的角色。你们内部初步的判断是什么?”

林见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沈渊:“老沈,你把我们分析的结果,向郑组长和各位领导做个详细汇报。记住,有一说一,不夸大,不回避。”

“是。”沈渊深吸一口气,走到光幕前。他操作电脑,调出了事故重现的三维动画模拟,并结合数据流进行同步解说。

“各位领导,请看。这是基于行车记录仪、高精地图以及车辆后台数据还原的事故全过程。”动画开始播放,画面逼真而残酷。

“时间戳 T-1.5秒,我方车辆G9在中间车道以98公里/小时的速度正常巡航,自动驾驶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但驾驶员双手虚握方向盘,处于监控状态。”

“T-1.2秒,对向车道货车开始异常跨越隔离栏。几乎在同一时刻,我方车辆前置激光雷达和融合感知系统捕捉到这一极端风险,风险等级瞬间判定为最高级(Collision Imminent)。”

“T-1.1秒,系统触发最高级别声光警报,同时,**基于预设的紧急避撞算法,系统开始执行向左的紧急转向指令**,试图规避驾驶室侧的正面撞击。请注意看这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数据变化。”

光幕上,代表方向盘转角的数据曲线清晰地显示出一个向左的脉冲。

“然而,”沈渊语气沉重下来,“对方货车失控跨越的速度远超预期,留给系统的反应时间窗口不足1秒。在转向动作刚刚开始、尚未产生显着位移时,T-0秒,撞击发生。”

动画演示到撞击瞬间,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仪器运转的微弱声音和一些人沉重的呼吸声。那毁灭性的一幕再次以数据的形式重现,带给人的震撼丝毫不减。

“从数据层面,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明确结论。”沈渊总结道,语气恢复了技术人员的冷静,“第一,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方货车严重违规(超载、疲劳驾驶、失控跨栏),负全部责任。第二,我方自动驾驶系统在极限情况下,做出了符合设计预期的、正确的应急处理,即识别风险、发出警报并尝试规避。它没有失灵,更没有导致或加剧事故。”

调查组的一位年轻专家忍不住提问:“但是沈院长,公众质疑的是,为什么系统没能成功规避?是不是说明你们的算法仍有缺陷?”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代表了外界的主流质疑。

沈渊没有回避,他调出了另一组数据——人类驾驶员平均反应时间的统计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根据研究,人类驾驶员在面对此类突发状况时,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平均反应时间约为1.5秒到2秒。而我们的系统,从感知到执行,只用了约0.3秒。”沈渊指着数据对比图,“事实上,系统已经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0.3秒,做出了规避动作。但对方货车从出现到撞击,总时间不足1.5秒。这是一个超出任何生物或智能系统物理极限的‘死局’。”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不是算法的缺陷,这是……物理规律的残酷。就像一个人站在铁轨上,面对一辆百米外失控冲来的火车,无论他反应多快,都很难逃脱。”

这个比喻形象而残酷,让提问的专家沉默了下去。

郑组长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良久,他开口问道:“除了这些,数据上还有没有其他……不同寻常的地方?”

来了!林见鹿和沈渊心中同时一凛。

沈渊与林见鹿交换了一个眼神,得到后者微微颔首后,他操作电脑,将那个“异常加速信号”的数据片段高亮显示出来。

“郑组长,各位领导,我们在深度数据分析时,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异常信号。”沈渊将那个信号的放大图投射出来,“它在撞击前约0.4秒出现,持续时间仅50毫秒,幅度很小,从工程角度看,通常会被当作随机噪声过滤掉。而且,它发生在系统启动规避之前,从时间逻辑上,并未影响最终的撞击结果。”

调查组的技术专家们立刻围拢过来,仔细审视着那段诡异的数据曲线。

“这个信号的特征码,我们从未在自家的任何软件版本或硬件测试中见过。”沈渊补充道,语气凝重,“它……不属于我们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