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生命前沿

“溯源”二字,既指向对生命本源奥秘的探索,也暗含了对“生命优化公司”那种扭曲路径的拨乱反正。

林见鹿的决心和清晰的愿景,最终说服了团队。尽管前路漫漫,但见鹿科技向来擅长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溯源”实验室在绝密中启动。选址就在见鹿科技园区最深处一栋新落成的、安保等级最高的独立建筑内。沈渊负责协调“烛龙”算力和AI模型的适配,周薇则利用全球人脉,开始秘密接触那些在细胞衰老、基因稳定性、代谢调控等领域有建树,同时又具备开放思维和伦理底线的顶尖科学家。

招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顶尖学者对一家科技公司涉足如此深奥的生命科学领域持怀疑态度,甚至不乏冷嘲热讽者。但当周薇展示出“烛龙”的算力潜力、“灵犀健康”的独特数据资源,以及林见鹿“健康衰老”而非“长生不老”的清晰定位和充足预算后,一些敢于挑战常规的顶尖人才开始心动。

首先加入的是一位名叫**艾琳娜·瓦西里耶娃**的俄裔生物信息学专家,她曾被“烛龙”芯片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任务上展现的速度所吸引。接着是一位在细胞端粒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华裔女科学家**苏晴**(与公关总监同名),她对“灵犀健康”的纵向数据能如何辅助衰老标记物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一位对《易经》和道家养生理论有深入研究、同时也精通系统生物学的国内老教授**陈玄同**,也被这个独特的跨界构想所打动,毅然加盟。

这支由顶尖科学家和AI专家组成的、小而精的“特种部队”,在“溯源”实验室里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实验室内部,充满了奇特的画风。一边是闪烁着幽蓝光芒的“烛龙”计算节点,运行着复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另一边是昂贵的低温电子显微镜和基因测序仪,观察着细胞最细微的结构;而在休息区的白板上,则可能画着太极八卦图与细胞信号通路的对比草图,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研究的初步方向,聚焦于几个关键点:

1. **利用AI挖掘“灵犀健康”数据**:寻找与生理年龄、健康状态衰退强相关的、新型的、可量化的生物标记物(Beyond 常规体检指标)。

2. **计算生物学驱动药物发现**:利用“烛龙”算力,大规模筛选和模拟天然化合物(尤其是一些在养生典籍中提及的草药成分)以及合成分子,寻找可能温和调节衰老相关信号通路(如mTOR, AMPK)的候选物质。

3. **交叉学科理论构建**:尝试将东方养生理论中“精气神”的概念,与现代生物学中的能量代谢(线粒体)、基因表达(表观遗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跨学科的映射和解读,寻找新的科研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