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晚晴,则在宁州这片土地上,进行着一场同样激动人心、却更加具体而微的“创业”。她不仅要保障“麒麟”工厂的顺利建设,更要统筹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她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改善民生;大力整治环境,还宁州蓝天绿水;利用见鹿科技的“昆仑”平台AI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和能源管理;甚至引入“灵犀健康”模式,探索社区智慧养老……
她的日程表排得比林见鹿还要满,常常是清晨出现在拆迁现场协调矛盾,上午调研职业学校商讨人才培养,下午主持经济形势分析会,晚上还要批阅文件到深夜。但她乐在其中,眼神越来越亮,身上那种将宏观战略与微观执行完美结合的魅力愈发夺目。
他们见面的机会很少,沟通更多是通过加密的视频会议或者简短的电话。内容也几乎全是工作:宁州供应链的整合进度、“麒麟”工厂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城市配套规划的调整……
但在这种高效务实的交流中,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却在悄然生长,如同静水深流。
一次深夜视频连线,两人讨论完一个关于宁州职业教育学院专业设置的方案后,都显得有些疲惫。屏幕上,苏晚晴揉了揉眉心,下意识地轻声说了一句:“这边冬天比北京干,嗓子有点不舒服。”
第二天,宁州市政府办公室就收到了一个从上海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几种润喉糖和一款设计简约的保温杯,附着一张没有署名的卡片,只打印着一行字:“多喝热水,保重身体。”苏晚晴拿着那个杯子,愣了片刻,嘴角不由自主地弯起了一个温暖的弧度。
另一次,林见鹿在海外谈判中遭遇对手极其强硬和无理的态度,心情有些郁结。在与苏晚晴例行通话时,他虽未明说,但语气中的一丝疲惫还是被她敏锐地捕捉到了。
苏晚晴没有过多追问,只是在通话结束时,淡淡地说了一句:“记得我们当年在学校辩论队吗?每次遇到最强的对手,你反而最兴奋。因为你知道,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证明胜利的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瞬间驱散了林见鹿心头的阴霾。他笑了笑,是啊,对手越强,才越有意思。
他们不再是最初那种带着些许青涩和试探的相处,而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彼此独立,在各自的轨道上光芒万丈;又彼此懂得,在精神深处相互滋养和支撑。他们不需要时刻黏在一起,甚至不需要过多的甜言蜜语,只需要知道对方在那里,为了共同信仰的某个未来而努力,便足以给予彼此无穷的力量。
这种相互成就的关系,也落在了外界眼中。一些敏锐的财经和时政观察家开始将他们并称为“黄金搭档”,分析他们的合作如何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与“有效治理”的完美结合,是如何在全球化逆流中开辟出一条独特发展路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