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军费开支,如同一个无底洞。仅凭国库拨付和传统的加征,不仅缓不济急,更可能激起民变,动摇国本。
这时,云映雪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她没有向皇帝上书请求加税,也没有催促户部绞尽脑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民间,投向了那片她最为熟悉、也拥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商业与金融。
她以“永乐女商首”的身份,并凭借谢砚之代表朝廷给予的隐性信用背书,启动了云氏钱庄这台庞大的金融机器。
位于杭州、苏州、松江等繁华之地的云氏钱庄总号与分号,一夜之间,挂出了醒目的告示,并派出发送快报,将消息传遍东南沿海乃至运河沿岸的商贾汇聚之地。
告示内容的核心,是一种名为“平倭债券”的全新票据。
告示用词慷慨激昂又理性务实,先是痛陈倭寇之害,历数商旅损失,阐明此次远征乃保家卫国、扞卫商路之必要举措。随后,详细说明了“平倭债券”的规则:面向大明所有商号、士绅、乃至普通百姓公开发行,面额分百两、五百两、千两不等,以三年为期,年息百分之八,到期由云氏钱庄凭券兑付本息。而兑付的保证,则明确标注为“以此次征东之战所获战利品及未来开辟之东瀛商路税收优先偿付”。
年息百分之八!这个利率远高于寻常存放款,甚至超过了许多高风险的海贸利润。而偿付保证,虽然听着有些遥远,但结合云映雪过往从未失信的声誉,以及谢砚之捣毁鬼岛缴获巨万的事实,其可信度大大增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购买此债券,不仅有利可图,更被宣传为“助力王师,靖海平倭”的义举,带有强烈的爱国色彩和道德正当性。
消息一出,东南商界为之震动。
起初,不乏观望犹豫者。但很快,以沈、周、王等几家与云氏有深度合作、且深受倭患之苦的大海商为首,纷纷带头斥巨资认购。他们看得更远,一旦打通东瀛商路,其利益岂是区区八厘年息可比?此举既能讨好朝廷、结交谢大将军和云夫人,又能博取爱国美名,更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保底收益,何乐而不为?
“我沈家认购十万两!”
“周氏认八万两!”
“王氏五万两!”
有了这些商业巨擘的示范,中小商号、乃至一些家底丰厚的士绅、地主也纷纷跟进。云氏钱庄门前,竟排起了长队,柜上的伙计忙得脚不沾地,算盘声从早响到晚,一箱箱的银锭、一串串的铜钱(兑换成标准银两计算)被收入库房,换成了一张张印制精美、盖有云氏钱庄总号朱印和云映雪私印的“平倭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