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漏更深,乾清宫的烛火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投在明黄色的龙纹屏风上,案头堆积的奏折在烛光下泛着陈旧的宣纸气息。
朱元璋捻着胡须,沉声道:“标儿,你说?这水泥该不该像是高小子说的那样,把它放出去?”
朱标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略显疲惫的双眼,转头恭敬回道:“父皇,儿臣也觉得此事可行。我觉得秋哥今儿傍晚提的关于水泥的想法,值得一试。这水泥若是这般放出去,其实不仅能使水泥大规模投入使用,对我大明的建设更是有极大的益处啊。”
“那咱们不妨直接在朝堂上宣布这个消息,然后让工部负责进行招标。如此一来,既能让更多有实力的商贾与工匠参与进来,又能保证此事公平公正地推进。”
朱元璋说着,示意朱标给点意见。
朱标点点头,接着讲道:“至于招标的具体流程,秋哥说他明日会把相关的详细资料给儿臣送过来。他办事儿向来稳妥,想必那些流程细则定会周全。另外,儿臣想着,秦淮河畔的大明会所马上就要建成了,那里环境清幽且宽敞,用来作为招标的地点再合适不过。”
此前李景隆已经过来汇报过了,大明夜总会现在已经竣工了。
朱标把这件事情跟高阳秋说后,高阳秋当即答应从明日起就开始陆续采购设备。而且,教坊司那边按照高阳秋的建议,对“软件硬化工程师”的培训也已接近尾声,只等会所正式营业,便能输送专业人才过去,为会所的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朱元璋轻轻抚摸着胡须,沉吟道:“嗯,大明会所这件事情可以先放一放,至于这水泥厂的招标,到时候再定地方,主要是确定这一事能不能做至关重要。咱明日先找徐达他们几个老兄弟商议商议,听听他们的看法。毕竟他们经验丰富,或许能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等后日的朝会上再正式提出来,让满朝文武也都议一议。”
在朱元璋的心中,水泥技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成果,即便要转让出去,他也希望尽量优先考虑自家这些老兄弟。
他心里盘算着,同样是把技术转让出去换取利益,给了自家老兄弟,不仅能间接维护彼此之间的感情,更能让他们与朝廷的利益紧密相连,如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在未来的诸多事务中也更好协同办事。
朱标理解地点点头,说道:“父皇考虑得甚是周全。有了各位老将军和大臣的支持,此事定能顺利推进。”
朱元璋接着说道:“再者,高阳秋提出的知识产权这个主意甚好。咱们让工部把水泥技术转让出去,别人拿财物来换,换来的也仅仅是十年的运营权。十年之后,要么让他们继续花钱续期,要么朝廷直接取缔其资格。如此一来,既能让技术发挥作用,又能牢牢把控住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