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歌那些光点凝聚的“朋友”,如同晨曦中的露珠,为闲云轩增添了几分短暂而纯粹的生机。
然而,露珠终会蒸发,潜藏的暗流,却从不会因表面的宁静而停歇。
几日后的一个午后,刘芯彤接到母校刑侦学院的邀请,回校参加一个小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享一些近期经手的、不涉及机密的典型案例侦破思路。
她本不欲在这种多事之秋离开闲云轩,但陈科认为,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轨迹,反而能减少外界对闲云轩异常聚集的猜测,况且只是半天时间,有他坐镇,应无大碍。
活动在大学城古朴典雅的报告厅举行。
刘芯彤一身利落的职业装,站在讲台上,逻辑清晰,言辞精准,将复杂的案情抽丝剥茧,展现出与在闲云轩时截然不同的、属于精英刑警的干练与锐利。
台下,坐着不少学院的教授、在读研究生以及部分受邀的同行。
她注意到,前排靠右的位置,坐着一位气质卓然的男士。
他约莫三十五六岁年纪,穿着合体的浅灰色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扣子,透着几分恰到好处的随性。
他面容俊雅,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双眼狭长,眼尾微微上挑,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显得既斯文,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风流韵致。
在整个分享过程中,这位男士始终听得极为专注,目光落在刘芯彤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甚至可以说是……爱慕。
那不是普通听众对演讲者的欣赏,更像是一种早已熟知她一切优点的、带着品鉴意味的凝视。
活动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他端着两杯咖啡,自然而然地走到了正在与一位老教授交谈的刘芯彤身边。
“刘警官,精彩的分享。”他将其中一杯咖啡递给刘芯彤,声音温和醇厚,如同陈年的酒,“尤其是关于犯罪心理动机与环境诱因关联性的那部分分析,角度独特,令人深受启发。”
刘芯彤道谢接过,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微笑。出于职业习惯,她迅速打量了对方一眼。
此人气息平和,举止优雅,看不出任何异常,但那双狭长眼眸中流转的光芒,总让她觉得有些过于……深邃。
“我是胡晏,在文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古典文学与民俗传说。”他微笑着自我介绍,递过一张素雅的名片,“偶尔也涉猎一些心理学领域,所以今天特意来听听,果然不虚此行。”
胡晏?
刘芯彤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听陈科提起过某些古籍中记载的、喜好与文人雅士交往的狐仙别称,但并未深想。
大学里有位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