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登高赋》,开篇便是雷霆万钧之势,意境雄浑,气魄开张,
读诗的陈思源仿佛不是站在园林的水边,而是立于万仞高山之巅,
俯瞰苍生,指点江山。
接下来的诗句,更是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字字铿锵,句句雄浑,
睥睨天下,欲与天公试比高。
短短一首赋,风云变色,壮怀激烈,听得在场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心神摇曳。
李婉儿那双明亮的眼眸中异彩连连,忍不住低声赞道:“好诗!真是好诗!”
柳青亦是满脸震撼,喃喃道:“此等气魄,当真不凡。”
宋雪凝忍不住也击节称赞。
所有人都被这首《登高赋》震得魂不守舍,神游天外,久久无法回神。
诗会的组织者柳祭酒猛地站起,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好!好一个《登高赋》!好一个陈思源!”
柳祭酒连道了三个“好”字,随即称赞道:
“此子,有太白之风!”
此话一出,尽皆动容。
“太白之风”这四个字,从当朝文宗柳祭酒的口中说出,其分量之重,有如泰山一般。
才子书生们纷纷夸赞:
“天纵奇才!当真是天纵奇才啊!”
“这首《登高赋》,足以名垂青史!”
“我等今日,竟见证了一位大诗人的诞生!只是不知道这陈思源是何方神圣,以前都未见过他。他可有功名,可曾婚配?”
赞叹声、喝彩声、议论声,纷纷朝陈思源涌来。
陈思源连连矜持,摇手道:“献丑!献丑,当不得如此夸赞。祭酒大人真是捧杀我也。”
不经意间,他的视线穿过人群,飘向女眷席所在的画舫之上。
刑部右侍郎之女,李婉儿。
陈思源看到她明亮的眼眸中,带着赞许与惊艳。
这是对佳作的欣赏。
陈思源的眼中,猛地闪过一丝狂热。
那光芒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