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传媒的发布会厅飘着淡淡的栀子香,不是浓郁的香精味,是带着晨露的清甜 —— 小夏一大早跑了三家花店,才挑到带露水的新鲜栀子,摆在舞台两侧的白瓷花瓶里,花瓣边缘还沾着点泥点,她蹲在地上用棉签一点点擦,嘴里碎碎念:“可不能让记者拍到泥点,不然又要瞎写‘团队不专业’。”
成彦站在后台的镜子前,指尖轻轻拂过小臂上的浅褐色疤痕 —— 刚拆石膏那几天,她总下意识把胳膊往袖子里缩,怕别人看见,直到昨天顾怀安说 “这是你保护人的勋章”,她才敢试着露出来。今天特意戴了串细竹节手链,是江南竹编老匠人阿婆亲手编的,竹节上还留着阿婆手心的温度,她转了转手链,刚好遮住疤痕的边缘,心里松了口气。
“姐!你的话筒线!” 小夏突然叫了一声,手里的话筒线缠成了一团,她急得直跺脚,指甲差点把线皮抠破,“完了完了,马上要上台了,怎么还缠了!” 她蹲下来解线,笔从口袋里掉出来,滚到成彦脚边,笔帽上的栀子挂件磕在瓷砖上,发出 “叮” 的轻响。
成彦弯腰捡起笔,帮小夏一起解线,指尖碰到她的手背,烫得像刚捂过热水袋:“别急,慢慢来,你看这线缠得像你上次编的手链,解对了就顺了。” 她记得小夏上次编手链,缠了三次才编好,最后急哭了,还是阿婆教她 “顺着竹丝的纹路来”,现在解话筒线,倒跟编手链一个道理。
小夏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却还是犟着嘴:“谁让林枫的人总搞事,我昨晚翻了半宿记者名单,就怕有带节奏的!” 她终于解开线,把话筒递给成彦,掌心的汗蹭在话筒上,留下个浅浅的印子,“对了,顾老师早上让我给你带的姜枣茶,我放保温杯里了,温度刚好,你上台前喝两口润嗓子。”
后台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老周扛着相机走进来,相机包上挂着个小飞天钥匙扣 —— 是上次在敦煌买的,被他磨得发亮。他把相机架在角落,镜头对准舞台,手指飞快地调参数:“外面记者都到齐了,我刚看见林枫的助理小王,揣着个长焦镜头躲在最后排,镜头盖都没摘,估计想拍你疤痕的特写,我已经让保安老李盯着他了,老李说‘敢乱拍就收他设备’!”
他顿了顿,从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到画着横线的一页:“跟你说个行业冷知识,发布会的黄金提问窗口期就 20 分钟,前 20 分钟聊项目,观众注意力集中,能转化 60% 的潜在观众;后 10 分钟最容易出幺蛾子,上次有个明星发布会,后 10 分钟被问绯闻,热搜直接盖过项目,咱们跟主持人打好招呼了,先把项目问题问完,再留 10 分钟自由提问。”
成彦接过小夏递来的保温杯,杯盖是浅粉色的,印着个小小的拓片图案 —— 是顾怀安昨天特意让厂家印的,说 “跟你的纪录片配”。她拧开杯盖,姜枣茶的甜香漫出来,喝了两口,暖到胃里,刚好缓解了上台前的紧张。
“让我们欢迎《幕后之光》纪录片制片人、主演成彦!” 前台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门缝传进来,带着点激动的颤音。
成彦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舞台。刚拆石膏的右臂还不太灵活,摆动幅度比左臂小了点,她刻意放慢脚步,目光扫过台下 —— 前排有粉丝举着 “等真实匠人” 的灯牌,灯牌上的字是手写的,边缘还贴了层透明胶,看得出来是精心做的;第三排的顾怀安穿着米色风衣,手里拿着个棕色笔记本,封面上贴着成彦之前画的分镜草图,他看到成彦看过来,悄悄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点了点,她看清那页写着 “《等你回答》副歌加拓片声,15 妙处留白”。
走到椅子前,成彦轻轻坐下,把保温杯放在脚边 —— 怕碰到,特意靠在椅子腿上。话筒刚放好,第一排就有个戴磨损黑框眼镜的记者站起来,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字,页脚卷得像波浪:“成彦老师您好,我是《影视周刊》的记者,《幕后之光》因为您受伤延期近两个月,现在复出,会不会担心前期积累的热度流失?目前平台的预约量具体有多少,能透露下观众画像吗?”
成彦手指轻轻搭在话筒上,指尖碰到话筒上的防滑纹,心里定了定:“担心肯定有,但更多的是期待。” 她顿了顿,想起昨天看的平台数据报告,声音比平时沉了点,“目前平台预约量已经突破 800 万,其中 70% 的观众是冲‘真实匠人’来的,30 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 60%—— 后台有个 00 后观众留言说‘看了张师傅补飘带的花絮,第一次知道壁画修复要这么细致,想等纪录片播出后去敦煌看真迹’,还有人说‘想跟着李教授的琵琶声学拓片’。”
她抬手轻轻碰了下竹节手链,眼神软下来:“比起短期热度,我们更在意这些‘等真实’的观众,他们愿意花时间了解匠人故事,愿意为真实内容买单,这才是《幕后之光》真正的底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台下响起掌声,有个粉丝忍不住喊:“我们愿意等!” 顾怀安在第三排轻轻点头,手指在笔记本上写:“提到观众留言,比只说数据更打动人”,笔尖还画了个小小的对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