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拿出通讯录,手指停留在“林教授”那一栏。
他蹭老教授的课已经有三年了,老教授总说“教育是点燃火种,而不是填满容器”。
“林老师,”他按下通话键,听到对方沙哑的“喂”声,突然喉咙发紧,“您能带着街头学员在十点整到星光里小学外墙,上一堂《教育为何属于每一个人》的课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接着传来翻书的声音:“要带《论教育》还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都带上。”林枫望着窗外渐渐明亮的天色,晨雾中已经有早点摊支起了篷子,“带上最厚的那本。”
行动代号定为“晨曦计划”。
发布会当天十点整,林枫盯着电脑屏幕,手心沁出了薄薄的汗水。
陈默的“蜂鸣协议”进度条跳到了99%,张野在群里发送定位信息:“商场的屏幕已经接管!”“公交电视信号已切换!”“技校的电子屏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直播间里,主持人正端着稿子念道:“基础生存培训营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率——”
“叮”的一声。
全国数百块屏幕同时黑屏了零点三秒。
再次亮起时,画面切换到了星光里小学外墙。
林教授戴着老花镜站在梯子上,身后是用粉笔写满字的黑板:“教育,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唤醒。”
镜头拉远。
穿着保安服的、系着骑手工装的、套着美容院围裙的、背着褪色书包的,上百人围在墙下。
有人举着“我要上学”的纸牌,有人捧着翻得破旧的课本,有人眼中还带着昨夜上夜班留下的血丝。
“少年智则国智——”林教授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了出来。
“少年富则国富——”人群中有人接着喊道。
“少年强则国强——”声音越来越响亮,如同滚过春山的雷声。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开了。
“这些人是谁?”“他们在念《少年中国说》!”“看那个骑手,我昨天还点过他的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