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谁在半夜敲黑板

那上面只有一行他自己扎下的盲文:“正义不该有视力要求。”

指尖下的触感冰冷而坚硬,像是在质问他。

黑暗中,他紧紧攥住了拳头,指甲深陷入掌心。

第二天一早,小秦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他眼神中的迷茫和挣扎却一扫而空。

他径直找到了正在练习“共情微笑”的阿静。

“阿静,”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坚定,“结业演讲,我想讲一些真实的东西。不用‘家庭和谐’那种漂亮的包装,就讲我,为什么曾经想当一名律师,以及为什么现在我对此产生了怀疑。”

阿静看着他,从他紧绷的脸上读出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她愣了片刻,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城市的另一头,一家即将倒闭的旧打印店里,油墨的气味刺鼻。

林枫和赵子轩正费力地摆弄着一台巨大的二手速印机。

机器发出轰隆隆的噪音,像一头沉睡多年的怪兽被强行唤醒。

这是他们用凑来的生活费租下的。

运送纸张的工具,则是那辆属于404寝室、被改装得电力十足的电瓶车。

一张张带着油墨温热的纸张从机器里吐出来,正是那本《地下教材》。

在每一页不起眼的角落里,他们都用模板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图标:一只正在走正步的小人,但左脚和左手、右脚和右手同时迈出,姿势滑稽又怪异,也就是俗称的“顺拐”。

小人手里还举着一面小旗,旗上写着:“我们走错了,但没走丢。”

第一批印好的教材,被小心翼翼地夹在免费发放的考研政治核心资料里,悄悄地送到了校内那些申请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是最渴望改变命运的人。

第二批,则通过老刘叔建立起来的社区网络,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流入了那些隐藏在城市边缘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

那些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规则的边缘地带。

结业考核的日子终于到了。

培训中心的考核大厅里坐满了人,几位资深评委表情严肃地坐在台下。

按照流程,阿静是第一个上台进行成果展示的学员。

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走上讲台,却没有像其他人预料的那样,打开精心准备的PPT,展示她如何运用“柔性诉求表达模板”化解了一场模拟的家庭纠纷。

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然后按下了手机的播放键。

一段嘶哑的女声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大厅,声音里充满了不耐与嫌恶:“……你要是个正常女孩,像别人家闺女一样嫁个好人家,我就认你这个女儿!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不男不女的,我这张老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那是她母亲的声音。真实,粗暴,不带任何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