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捷的奏报,静静地躺在李信的书案上。
墨迹未干,字里行间透出的血腥气似乎还能闻到。
银川的汉王行辕之内,没有预想中的欢庆。
李信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从渭南,一路向东,最终停留在西安府的那个墨点上。
周大勇打得很好,张承业也识时务。
但李信想的,是更远的事情。
战争的胜利,依靠的是前线的士兵。
而支撑起整个战争机器,让胜利得以延续的,是后方那条看不见的生命线。
“传沈明。”
李信的声音很平静。
不多时,一名身穿干部服,面容精干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进来。
他原是铁路督办,沈明。
“王上。”
沈明躬身行礼。
李信抬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直接开门见山。
“黑水城至凉州的铁路,你督办得不错。”
“军用民用,虽有调度,但偶尔还是会打架。”
李信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军情紧急时,民间的货物就要积压。平峰时期,军列空跑,又是浪费。”
“这是草创阶段,难免的混乱。”
沈明没有辩解,只是陈述事实。
“我需要一个专门的衙门,来统管这一切。”
李信站起身,走到沈明面前。
“从今天起,正式成立‘汉军铁路总局’。”
“你,就是第一任总局局长。”
沈明身体一震,他预想过王上会整合铁路事务,却没想到会是如此郑重的任命。
这不再是一个临时的督办,而是一个正式且权力极大的部门主官。
“臣,领命。”
他没有丝毫犹豫,沉声应下。
“铁路总局,统管我汉军治下所有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与维护。”
“人手,预算,你直接列册子上报,我亲自批。”
“王上,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沈明迅速进入了新的角色。
“讲。”
“臣希望,铁路总局能有独立的护路武装,以及调度特权。战时,一切运输,皆需通过总局统一协调,军方亦然。”
这话说的很大胆。
这意味着,即便是军方的物资调动,也要纳入铁路总局的计划之中,而不是军方一个命令下来,铁路就要无条件让路。
李信看着他,片刻之后,点了点头。
“准。”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但你要记住,铁路是汉军的大动脉,一刻都不能停,更一刻都不能乱。”
“臣,万死不辞。”
沈明的心绪有些起伏。
“你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优化‘凉州至兰州,再到西安’的这条线路。”
李信重新走回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西安的位置上。
“我要你在这条线上,设立军用优先通道,同时保证民用有固定的班次。”
“我要确保,后续运往关中的物资,无论是军粮还是民用,都能畅通无阻。”
沈明顺着李信的手指看去,心中瞬间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