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上旬的西安,秋意渐浓。
汉王行辕之内,没有丝毫秋日的闲适。
陈敬之身着一件深蓝色直裰,站立在李信的书案前,双手捧着一卷厚厚的奏疏。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神情肃穆。
“王上。”
陈敬之开口,打破了室内的安静。
“自我们占据陕甘川以来,各项事务皆由保民府统管,军政民生,混为一谈。”
“初期为求稳定,此法尚可。但如今流民安置初定,军力工坊同步扩张,事务繁杂百倍于前。保民府已然不堪重负,各级官吏权责不清,往往一事需报多人,多人可管一事,效率极其低下。”
李信放下手中的毛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示意他继续。
陈敬之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奏疏缓缓展开,平铺在宽大的书案上。
“属下以为,乱世需用重典,治世需有明规。如今我汉军根基已稳,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政务体系。”
他呈上的奏疏,题头正是五个大字——《政务体系改革疏》。
“说你的想法。”
李信的回答简短,却充满了鼓励。
“属下斗胆,请王上废黜保民府,设立行政总院,为我汉军最高政务机构。”
陈敬之的声音变得有力。
“总院之下,按职能分设各部,各司其职,互不掣肘。”
“哦?分设哪些部?”
李信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属下以为,可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官吏任免,户部掌民政田亩,礼部掌教育祭祀,兵部掌军籍武备,刑部掌律法刑罚,工部掌营造工匠。”
陈敬之提出的,是传统中原王朝的六部制框架,这是他作为这个时代顶尖文人所能想到的最成熟,最完备的行政体系。
李信静静听完,没有立即表态。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缓缓踱步。
陈敬之的方案,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先进且高效的,远胜于清廷那臃肿腐朽的八旗议政体系。
但他要的,不止于此。
他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撑工业化,能够引领时代变革的全新政体。
陈敬之屏住呼吸,等待着李信的决断。他不知道王爷在思考什么,这份奏疏他耗费了近一个月的心血,反复推敲,自认已是当前局势下的最优解。
许久,李信停下脚步,重新回到书案前。
“敬之,你的想法很好,大框架我准了。”
陈敬之心中一松。
“但是,还不够。”
李信接下来的话,让陈敬之的心又提了起来。
“不够?”
“你的六部,是为农业帝国准备的。而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开疆拓土,能让蒸汽机车驰骋万里,能让电报线联通天下的强国。”
李信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所以,我们的部门设置,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
他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开始勾画。
“行政总院,这个名字很好,就叫行政总院,你来做第一任首府,总领所有政务。”
陈敬之身体一震,立刻躬身。
“属下,遵命。”
“总院之下,我们不设六部,我们设九部。”
李信的笔尖在纸上落下第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