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万里之外的西安格物院,气氛却是一片祥和与忙碌。
牛顿正兴致勃勃地规划着他梦想中的“中英联合实验室”。然而,一纸来自英国的召回令,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他带来的那些英国学生,在接到命令后,大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祖国的召唤和女王的严令,另一边是尊敬的导师和这里无与伦比的科研环境。
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回国。
“老师,请您原谅我们的怯懦。”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告别时,满怀愧疚地对牛顿说。
牛顿看着这些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学生,心中充满了失望,但他并没有强留。他只是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回去吧。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应该有强迫。我只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在这里看到的一切。”
学生的离去,让牛顿感到了一丝孤单,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留下的决心。因为在这里,他看到了在欧洲从未见过的东西——一种对知识纯粹的尊重,和一种无与伦比的执行力。
他向李信提出了一个在欧洲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计划——“改良欧洲农作物”计划。他想利用汉军已经成熟的杂交育种技术,来改良欧洲产量低下的燕麦和小麦。
李信听后,当即拍板,没有丝毫犹豫:“先生有此想法,乃是造福万民的大好事!我立刻从国库拨专款,在城外划出一百亩上好的试验田,再派我们最好的农学家,全力协助先生进行研究!”
这种不计成本、全力支持的态度,让牛顿深受感动。
更让他下定决心留下的,是他与格物院总院院正王希的又一次合作。两人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他们发现,通过改变蒸汽管道的布局和增加一个预热装置,可以大大减少热量的损耗。
新的样机制造出来后,经过测试,蒸汽机的效率,竟然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了百分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