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西安,汉王行辕。
一场决定南方战局走向的最高军事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李信端坐主位,下方则是即将率军出征的两位军团长——南镇军团长贺连山和神机军团长陈武。
“南下的基本方略已经定了,今天召集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对具体执行上,还有什么顾虑和困难。仗是你们去打,计划必须做得万无一失。”李信开门见山。
贺连山率先站了起来,他是个性格沉稳的将领,考虑问题非常细致。
他指着地图上的江浙地区说道:“王上,末将负责的东路,最大的难题,就是水网。江浙一带,河道纵横,湖泊密布。我们的蒸汽船虽然可以快速运兵,但这也是我们的弱点。一旦清军狗急跳墙,在主要航道上凿沉船只,堵塞河道,或者破坏沿岸的纤道,我们的舰队就会被困住,大军的行动恐怕会严重受阻,延误战机。”
贺连山的顾虑很有道理。蒸汽船是汉军的利器,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对航道和码头的依赖性很强。
没等李信开口,一旁的陈武也补充道:“王上,我这边西路的情况也差不多。湖南、贵州两省,十万大山,地形复杂。残余的绿营和地方土司,很可能会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依托山寨、险隘进行抵抗。我们的主力兵团虽然战力强大,但在这种崎岖的山地里,重装备施展不开,很容易被小股敌人袭扰,陷入被动的消耗战。我们需要更专业的山地作战部队配合。”
两位军团长提出的,都是非常实际的困难。李信听完,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要的,就不是只会唯唯诺诺领命的将领,而是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帅才。
他沉吟片刻,目光转向了旁听会议的格物院总院院正王希。
“王希,贺连山将军的顾虑,你们格物院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王希立刻起身回答:“王上,办法是有的。我们最近刚刚研制出一种小型的蒸汽炮船。船体不大,吃水浅,可以在大多数内河航道行驶。船头安装了一门三十七毫米口径的速射炮,船舷两侧还加装了重机枪。这种炮船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攻坚,而是用来清障和火力压制。我们可以为贺连山将军的南镇军团,增派五艘这样的蒸汽炮船,组成一支专门的航道疏通与护航舰队,负责在主力舰队之前,打通航道,清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