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南,格物院兵器研究所的靶场上,响起了一声与众不同的枪声。
“砰!”
那声音清脆、短促,完全不同于五雷神机那种沉闷的“轰”然巨响。枪声过后,空气中弥漫的也不是呛人的黑火药硫磺味,而是一种带着些许甜味的、奇特的化学气息。
靶场尽头,五百米外的一个人形木靶的眉心处,多了一个精准的弹孔。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一个满脸油污,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扔下手中那支造型奇特的步枪,兴奋地跳了起来。他叫孙有福,是格物院里最年轻,也是最有天赋的枪械工匠。
他身边,格物院总院正王希,和已经头发花白的牛顿爵士,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为了这一声枪响,他们这个团队,已经熬了整整半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李信在平定天下后,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五雷神机虽然先进,但毕竟还是滑膛枪,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强大的敌人,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他给格物院下达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一种全新的步枪。
要求有三:一,后装填,射速要快;二,使用金属定装弹,方便携带和装填;三,最关键的,要使用无烟火药,以提高射程和精度,并解决黑火药烟雾遮蔽战场的问题。
这个任务,几乎把王希和整个兵器研究所逼疯了。
后装填和金属定装弹还好说,在李信的提点和无数次试验后,孙有福设计出了一种旋转后拉式的枪机结构,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栓动步枪”。这个结构巧妙地解决了闭锁和击发的问题。
但最大的难题,是无烟火药。
黑火药,是颗粒混合物,燃烧速度慢,能量释放不充分,且会产生大量固体残渣和浓烟。而无烟火药,本质上是硝化纤维,是一种高能化学品,燃烧速度极快,几乎不产生残渣和烟雾。
理论,是由牛顿提供的。他根据李信给出的一些“模糊概念”,推导出了硝化纤维的化学原理。但是,从理论到实践,却隔着一道天堑。
最初,他们制造出的“无烟药”,性能极不稳定。有时候像个闷屁,连弹头都推不出枪管。有时候,又像一包炸药,直接把昂贵的试验步枪炸成了零件,好几次都差点伤到人。
孙有福更是为此着了魔。他吃住都在实验室,整天蓬头垢面,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一次又一次地调整硝化纤维的配方,改变棉花的硝化程度,尝试加入各种稳定剂。他的手上,满是被酸液腐蚀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