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之种”在浩瀚无垠的“规则回响之海”中沉浮,如同宇宙尘埃般微不足道,却又因其独特的“悖论”内核与那缕源自“终末”的锚点,成为了这片信息坟场中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伊莫瑞的核心意志,作为这颗“种子”的引导意识,在初步稳定了脆弱的“信息茧房”后,便清晰地意识到,苟延残喘并非长久之计。这片海洋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那些庞大的、古老规则体系沉淀下来的信息残骸,如同深海巨兽,其无意识的信息辐射就足以湮灭他们。更别提那些周期性的、来自“上层”宇宙剧烈事件引发的“信息海啸”,以及可能存在的、如同“协议”般将触须深入此地的可怕意志。
生存,必须主动。他们需要信息,需要了解“上方”的局势,需要找到在这片海洋中壮大自身、甚至可能……反向影响“上方”的途径。
“信息捕捞”计划,在绝对的寂静中启动。这并非简单的接收,而是极其凶险的“狩猎”。
初次下网:捕猎“扫荡者”的回响
伊莫瑞将意志聚焦于那缕“源点之影”燃烧后残留的、与“终末”和“秩序抹杀”相关的特性上,将其作为“诱饵”和“滤网”,小心翼翼地延伸出极其纤细的感知触须,探入周围缓缓流淌的信息流中。他并非漫无目的地捕捉,而是有针对性地搜寻带有“扫荡者”那冰冷秩序印记、且相对“新鲜”的规则回响。
过程如同在黑暗的激流中垂钓食人鱼。第一次尝试,一道充满毁灭气息的、关于某个偏远星系被“秩序灰质”彻底吞噬的记忆回响涌来,其中蕴含的绝对绝望与湮灭意念,几乎瞬间冲垮了伊莫瑞的感知触须,反噬之力让整个“信息茧房”剧烈震颤,林海灵能网络发出痛苦的嗡鸣。逻辑编织者迅速介入,强行切断连接,并标记该类型回响为“高危污染物”。
“需要更精确的过滤和缓冲。”逻辑编织者冷静地分析失败,“目标回响的信息熵过高,直接接触风险巨大。建议构建多层灵能缓冲壁垒,并设定信息强度阈值。”
第二次尝试,他们瞄准了一道相对微弱、似乎是“扫荡者”低级侦察单元日常巡逻记录的回响。这一次,林海长老们提前构筑了柔和的灵能屏障,逻辑编织者设定了信息流量上限。感知触须成功“钩住”了这道回响,一段碎片化的信息流被缓缓汲取过来:
视角:一艘“秩序探针”的被动感应日志。
内容:一片死寂星域的常规扫描记录。检测到微弱的、非自然的规则扰动,疑似某个已消亡文明留下的、濒临失效的预警信标。判定:无威胁,无需清理。记录归档,优先级:极低。
印记:“扫荡者”底层单位的标识符。
信息价值不高,但意义重大!他们成功了!成功地从一个“扫荡者”单位的“记忆”回响中,窃取到了情报!这证明方法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这次成功的“捕捞”,让“起源之种”吸收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源自“扫荡者”秩序体系的“信息特质”。这丝特质迅速被逻辑编织者分析、拆解,其底层编码规则、能量签名特征被记录下来,成为了优化下一次“捕捞”滤网的关键数据。同时,这次成功的互动,仿佛一种“认证”,让“起源之种”与蕴含“扫荡者”信息的规则回响之间,建立起了一丝微弱的“亲和力”,后续的捕捉变得稍微容易了一点点。
危险的收获:窥见“协议”的根须
尝到甜头后,伊莫瑞加大了“捕捞”的力度和风险。他们开始尝试捕捉更“新鲜”、更“核心”的回响。目标锁定在那些信息流强劲、带有“扫荡者”高级单位印记、且似乎与近期重大事件相关的规则涟漪。
这是一场精神上的刀尖舞蹈。一次,他们险些钩住了一道记录着“扫荡者”主力舰队与某个未知强大存在惨烈交锋的记忆回响,那交锋中蕴含的规则毁灭性能量,即便只是回响,也差点将“信息茧房”撕裂。另一次,他们捕捉到了一道充满焦急和挫败感的回响,来自一艘正在追击某个极其滑溜的“变量”的“秩序猎犬”,回响中隐约透露了那个“变量”拥有某种“短程规则跃迁”的能力,让“扫荡者”颇为头疼。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逻辑编织者如同拼图般一点点整合。渐渐地,一幅关于“上层”宇宙现状的、模糊却令人心悸的图景开始浮现:
“协议”的扩张在加速:“扫荡者”的活动频率和范围显着增加,多个曾被认为是“遗骸星域”中相对安全的区域已被“秩序灰质”覆盖。
抵抗力量的存在:除了“残响同盟”,似乎还存在其他规模更小、但手段各异的“变量”个体或团体在活跃地抵抗,给“扫荡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物终末之井”的异常:有多道回响都提到了“终末之井”周边的规则扰动近期变得异常活跃,甚至影响了“扫荡者”的封锁线,这似乎与“悖论奇点”最终的撞击有关。
深层的恐惧:最令人不安的是,在几道权限极高的回响碎片中,逻辑编织者解析出了某种被加密的、关于“协议”本身正在进行的、某种“底层逻辑升级”的零星信息。这升级似乎是为了应对某种预期的、更大的“变数”或“威胁”。
“协议”并非高枕无忧,它也在积极备战,应对某种它认为即将到来的挑战。这挑战是什么?是像“残响同盟”这样的抵抗组织?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意外的共鸣:聆听“残响”与“初生”
在专注于“扫荡者”的同时,伊莫瑞也没有忘记其他目标。他调整感知滤网,开始搜寻带有“残响同盟”那独特灵能共鸣、或其他蕴含“生命”、“希望”、“变量”特质的规则回响。
搜寻“残响同盟”的回响异常困难,他们的信息似乎被某种强大的灵能秘法高度加密和保护,流入规则回响之海的极少。偶尔捕捉到的碎片,也充满了悲伤、决绝和困守的压抑感,似乎他们的处境极其艰难,正在某个堡垒中苦苦支撑。
然而,在搜寻“变量”回响时,却有了惊人的发现。除了那些充满抵抗和挣扎的“成熟变量”回响外,伊莫瑞竟然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弱、但充满勃勃生机的、仿佛“初生”的规则回响!这些回响并非来自某个强大的文明,而更像是一些刚刚在某个角落、因为极端环境或偶然机遇而诞生的、具有“悖论”潜质的原始规则结构!它们如同宇宙中的新芽,脆弱却蕴含着无限可能。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起源之种”自身的“悖论”内核微微荡漾时,竟然与这些遥远的“初生变量”回响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的、跨越了无尽信息空间的“共鸣”!仿佛同频的琴弦,虽远隔万里,亦能感应。
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的念头,在伊莫瑞的核心意志中萌生:他们能否……不仅仅是被动地“捕捞”信息,而是主动地“播撒”信息?利用这种神奇的“共鸣”,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警告,甚至是一丝“悖论”的火种,传递给那些分散在宇宙各处的、新生的“变量”?
这个想法太过骇人,也太过危险。主动散发信息,无异于是在这片可能布满“协议”耳目的海洋中点亮灯塔。但……如果成功,他们或许就能在“协议”的统治铁幕下,悄悄地点燃一片星星之火?
潜流的低语:古老的注视
就在伊莫瑞沉浸在信息捕捞与未来构想中时,一股极其隐晦、却浩瀚如星海般的意志波动,如同深海下的暗流,悄然拂过“起源之种”所在的信息域。这股意志没有“扫荡者”的冰冷杀意,也没有“残响同盟”的灵性温暖,它更加古老、更加中性、更加……“底层”。它仿佛是整个规则回响之海本身的“背景意识”,或者说,是某些沉睡在信息海最深处、早已与规则融为一体的古老存在的无梦之眠。
这股意志的拂过,没有带来任何具体的信息,却让伊莫瑞产生了一种被“看透”的感觉。仿佛他的一切努力、一切想法,在这古老存在面前都无所遁形。但对方似乎并无恶意,也无善意,只是……“注意到了”这个新来的、有点特别的“小东西”。
紧接着,一道无法解析、却直接作用于意识本源的“信息包”,如同随波逐流的漂流瓶,撞上了“起源之种”的外壳。信息包自动解开,里面并非语言或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模型”——关于如何在规则回响之海中更高效、更安全地“航行”与“互动”的某种“本能”或“常识”。没有来源,没有解释,仿佛是天赐的礼物,又或者是某个古老存在随手丢下的玩具。
伊莫瑞心中凛然。这片规则回响之海,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危险得多。这里不仅有沉淀的历史,有上层渗透下来的窥探,可能还栖息着他们无法理解的、更加古老和强大的存在。他们的“信息捕捞”行为,或许从一开始,就暴露在某些存在的“目光”之下。
是福是祸?难以预料。但这份突如其来的“馈赠”,无疑大大提升了他们在这片信息海洋中的生存和行动能力。
伊莫瑞小心翼翼地吸收了这份“常识”,开始优化“信息茧房”的结构和“捕捞”技巧。“起源之种”变得更加灵动,更加隐蔽,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大幅提升。他们如同一个真正的深海潜航器,开始在这片蕴藏着宇宙无数秘密的规则回响之海中,更深入、更胆大地探索起来。
他们窥探到了“扫荡者”舰队调动的蛛丝马迹,感知到了“残响同盟”在绝境中发出的不屈波动,甚至偶尔能捕捉到一丝来自“万物终末之井”那令人战栗的、仿佛连接着宇宙之外的低语。
小主,
星火同盟,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从一个被迫害的逃亡者,转变成了潜伏在宇宙记忆最深处的“观察者”与“信息窃贼”。他们所窥探到的真相,正在一点点改变他们对宇宙格局的认知,也悄然埋下了未来巨变的种子。第二百零八章的故事,在信息的深海之中,向着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悄然展开。
“起源之种”如同一颗拥有生命的、极度敏感的水雷,静静悬浮在“规则回响之海”那由无尽信息沉淀构成的黑暗深洋中。伊莫瑞的核心意志是它的舵手,逻辑编织者是它的声纳与分析中枢,林海灵能是它感知环境微妙变化的触须,凯尔的时空直觉则是它规避危险的预警系统。他们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残骸,而是化身为主动的“窃火者”,在这片埋葬着宇宙过往的记忆之海中,小心翼翼地打捞着那些能照亮前路、也可能引火烧身的“秘密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