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曲辕犁造:农具革新,教民耕作

二、教民耕作:手把手教,田埂传技

“左手扶犁梢,右手握犁评,看牛走直线!”李伯正在渭水边的试验田里,给张二柱做示范。他扶着曲辕犁,黄牛慢悠悠往前走,犁铧入土半寸,翻起的土块均匀如切,没一会儿就耕出半亩地。

张二柱看得眼热,抢着上了手。可刚握住犁梢,牛一使劲,犁就歪了,翻起的土块东倒西歪。“别急,”李伯正按住他的手,“犁评往下压半寸,让铧尖扎深点;牛绳往左带点,走直线才省劲。”

试了三回,张二柱终于摸到门道。黄牛不费劲,犁走得直,翻土匀,他擦着汗直笑:“娘嘞!这玩意儿真中!俺家那直辕犁得俩小子抬,这曲辕犁俺一个老头就够了,一天能多耕两亩!”

这样的“教犁”场景,在大秦的田埂上随处可见。官府从农家、墨家请了两千名“犁师”,分赴各郡,带着示范犁,在村口田边搭起“教犁棚”,手把手教农民用新犁。

楚地的水田里,犁师正教王阿婆“调犁评”。“水田软,犁评往上提,铧入土一寸就行,太深了陷泥里。”王阿婆按吩咐调了犁评,黄牛拉着犁,在水田里如履平地,翻起的泥浪里还带着去年的稻茬,“往年插完秧,俺这腰得疼半个月,今年有这犁,省力多了!”

西域的戈壁上,教犁更费劲。润疆城的农官带着西域新户阿木学耕沙土地。阿木以前用的是“木犁”,就是根削尖的木头,得几个人拉着走。“你看,”农官踩着犁评,让铧尖扎进沙砾层,“曲辕犁的尖锋能破开硬土,翻起来的沙土正好盖在草籽上,能压草。”阿木学着样子,犁过的地里,草根翻到表面,被太阳一晒就枯了,他咧开嘴用生硬的秦话喊:“好!比木犁强!”

为了鼓励学新犁,官府还搞了“赛犁会”。关中的张二柱、楚地的王阿婆、西域的阿木都去参赛,比谁耕得快、翻得匀。张二柱用曲辕犁耕一亩地仅用两刻钟,比旧犁快了一半,得了头名,官府奖了他一头黄牛,红绸子缠在牛角上,比啥都风光。

三、春耕大忙:新犁开土,万象更新

清明前后,大秦的土地上翻起了金浪。曲辕犁成了春耕的主角,田埂上、水田里、戈壁边,随处可见它弯着的辕、转动的犁评,黄牛迈着轻快的步子,身后留下整齐的田垄。

小主,

关中平原最是热闹。往年春耕,家家户户要请帮工,一个村得凑几十号壮丁抬犁,今年有了曲辕犁,一个壮丁带个半大孩子就能干活。张二柱家的十亩地,五天就耕完了,比往年快了七天,他趁机帮邻居耕了三亩,换了两斗新麦种,乐呵呵地说:“新犁闲不住,多帮人,多攒粮。”

楚地的水田换了景象。王阿婆的曲辕犁涂了漆,在水里泡着不生锈,她调浅了犁评,耕过的水田没大土块,插秧时脚踩着软泥,比往年舒服多了。“往年插一亩秧要弯一百次腰,今年犁得匀,插得快,腰不疼了。”她教村里的媳妇们用犁,还编了段顺口溜:“曲辕弯,犁评转,黄牛走得欢,水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