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体系:
- 中央设“盐铁丞”,由陈平总领,统管全国盐场、工坊;
- 各郡设“盐官”,如河东盐池、齐地盐场、蜀地盐井,各配盐官一名、盐卒百人;
- 县设“盐市令”,负责精盐销售、记账,每月向郡盐官报销量。
盐官的首要职责是“统价”。陈平根据各郡运输成本,定出全国统一的“基准价”:雪盐每斤三十钱,中盐二十钱,粗盐十钱。运输到偏远地区(如北地、西域),允许加价一成,但必须公示“加价单”,写清“运费三钱、损耗二钱”,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再也不怕买盐贵了!”北地边民张老三拿着盐市令公示的价目表,上面用秦隶写着“西域巧成城,雪盐三十三钱/斤(含运费三钱)”。去年他买私盐,一斤粗盐要二十钱,还掺着沙,现在花三十钱能买雪白的精盐,划算多了。
运输与仓储:
精盐用陶瓮装,瓮口封松脂,防潮;外面套竹筐,防磕碰。官府调派“盐车”,每车装二十瓮,由盐卒护送,走驰道运输,沿途驿站设“盐仓”,专人看管。吕雉的商队也参与运输,从河东盐池到西域巧成城,二十天就能到,比旧法快十天,损耗从三成降到一成。
齐地盐场的盐仓里,廪吏正清点入库的精盐,账本上记着“三月出盐五千石,发往关中三千石、北地两千石”。每瓮盐都贴“盐引”,上面写着产地、重量、盐官印,“有这印,就知是官盐,假不了”。
三、民生之变:盐清味正,家户安康
精盐入户,先变的是百姓的灶台。
关中农家的厨房里,王阿婆正用雪盐腌萝卜。她把萝卜切条,撒上精盐,压在陶缸里,“去年用粗盐,缸底总沉着沙,萝卜也发苦,今年这盐,腌出来的萝卜脆生生,一点不苦!”她给邻居送了一坛,引得全村都去盐市买精盐。
北地边民的营房里,戍卒们用中盐炖羊肉。以前用粗盐,汤里总漂着杂质,现在汤清肉香,连伙夫都笑:“精盐炖肉,不用撇浮沫,省事儿!”医官发现,吃精盐的戍卒,便秘、口疮的少了,“粗盐里的苦卤伤脾胃,精盐提纯后,杂质少,对人好”。
小主,